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21年6月9日 总第295期

2021-06-10 16:17 来源: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摄影公社 编辑:wangxin

 摄影公社2020年01月08日 总第226期.jpg

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21年6月9日  周三 总第295期

摄影——在这里更加得到尊重

【本期内容】

⊙“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

⊙为“原创的你”保驾护航

⊙集合会员授权 解决个人维权之困

⊙故宫 600 年:紫禁城的“承和变”



“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在京开幕


来源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张双双 摄 (2).jpg

开幕式现场。张双双 摄

6月8日上午10时,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在北京王府井步行商业街开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中国社会从凋敝到复兴,从封闭到开放,从贫弱到富裕,从屈辱到自信,其间变革,波澜壮阔。值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主办方特举办“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入手,多方位展示百年中国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反映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中国摄协主席李舸,中宣部文艺局艺术处处长马小龙,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赵海英,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彭文玲,分党组成员、副主席、副秘书长居杨,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厉夫波,以及中国文联机关各部门、各文艺家协会、文联各直属单位的负责人,中国摄协在京顾问、主席团成员,中国摄协团体会员负责人,入选作品的作者、推荐者代表,媒体记者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主持。

李森 摄.jpg

铁凝(左三)、李屹(右三)、李前光(左二)、李舸(右二)、马小龙(左一)、赵海英(右一)为大展启幕。李森 摄

张双双 摄.JPG

大展启幕。张双双 摄

赵海英在致辞中表示,影像承载生活,照片再现历史。为充分展示建党百年来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印记和历史变迁,东城区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百年·百姓”摄影展。通过生动影像和历史照片,讲述老百姓朴素真实的生活故事,展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巨大变迁,凝聚起“永远跟党走”的磅礴力量。

陈黎明 摄影 (2).jpg

赵海英致辞。陈黎明 摄

李舸在致辞中说,此次展览是中国文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重点文艺活动之一,中国文联党组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对活动方向水准提出明确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摄协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最大力度团结引导广大摄影工作者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创作推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展现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黎明 摄影 (4).jpg

李舸致辞。陈黎明 摄

展览的主题“百年百姓”以贴近民生的小切口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大主题,适合摄影艺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表达方式。展览思路几经周折变化,最终形成点、线、面相互映照,观看与互动相辅相成的展览结构。通过点的对比,见微知著,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百年来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通过线的流动,让影像汇集成一首时光的歌,婉转之间,带人们感受时代的波澜;通过面的铺陈,让每一个家庭成为中国社会百年进步最温暖的注脚。

范孜恒 摄.jpg

铁凝(左三)、李屹(右三)、李前光(右二)、李舸(左二)、郑更生(右一)等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在高琴(左一)的讲解下观看展览。范孜恒 摄

付锐 摄 (2).JPG

铁凝(左二)、李屹(右三)、李前光(右一)、李舸(左一)、郑更生(右二)等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在高琴(左三)的讲解下观看展览。付锐 摄

展览分为“沧海桑田”“岁月如歌”“百年好合”“百家百福”四个版块,共展出作品323幅。“沧海桑田”以中国共产党诞生年代为起点,选择百年间具有特殊意义的四个时间节点,将百姓生活中相似的内容或场景,以对比的方式,置于同一平面上呈现,直观明晰。“岁月如歌”版块以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后的百年为时间轴,比选出100幅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摄影作品,形象展现中国社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百年好合”版块的一幅幅结婚照,从长袍马褂、凤冠霞帔到西服革履、婚纱曳地,再到无尽的创意不尽的风情,既见证爱情,也承载着百年中国社会的变迁。“百家百福”版块从数万幅的来稿中,遴选出百家百幅之“全家福”,象征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家串联起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张双双 摄 (4).JPG

1972年全家福照片提供者的全家人从全国各地齐聚北京,观看展览并在作品前再次拍摄全家福。张双双 摄

张双双 摄 (3).JPG

“百年好合”版块展览现场的幸福瞬间。张双双 摄

展览经过半年多时间精心筹备,在2021年春节之际,中国摄协便在多个平台开设话题,进行公开征稿,引发了大众浓厚的兴趣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中后期,针对展览最具挑战与创意的部分,即四个年代四张图片精准对比样式,又启动了多渠道、多方位的紧急征稿,发动各方力量进行有针对性的深挖厚掘,并在全国摄影工作会议上开展动员,开创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图片征集历史新纪录。最终,收到近万人投送和推荐的50000余幅作品,促成了展览的最终呈现。

东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萌芽孕育、历经了百年中国人民生活的日殊月异。此次展览在素有“中华第一街”之称的北京王府井步行商业街举办,是用影像讲述时光故事、用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盛夏时节,北京王府井大街花团锦簇、游人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在以巨幅展板亮相的摄影展作品前驻足。百年来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在一帧帧影像中定格,带领人们共同追忆往昔峥嵘岁月,幸福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徐晓刚 摄.jpg

展览现场。徐晓刚 摄

陈黎明 摄.jpg

展览现场。陈黎明 摄

李一森 摄.jpg

展览现场。李一森 摄

展览在预热阶段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至开幕式前,在微博和今日头条的话题阅读量已超过1000万。开幕式期间,展览作品视频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北楼户外大屏循环播放。

部分展览作品视频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6月15日。展览同步推出线上3D展厅,可以让观众足不出户观看展览全貌。




新《著作权法》正式实施 专家:为“原创的你”保驾护航


来源 人民网


为社会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人民网“强观察”栏目记者:在人人皆可为作者,且作品传播手段极为丰富便捷的网络时代,《著作权法》的修法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知识产权室主任管育鹰:法律保护给力,原创更有活力。《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涉及文学、艺术、科学领域的智力成果和文化产品,是与大众社会生活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关系最密切的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自1990年颁布以来,已经过2001年和2010年两次修改,这期间正值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期。尤其是最近10年,数字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相关作品的创作呈爆发式增长,同时权利人、产业界和社会公众的版权意识和运用能力在大幅提升,不同利益诉求的冲突使得围绕著作权发生的争议,特别是涉及网络著作权的纠纷案件数量在逐年增加,亟需在法律层面平衡创作者、传播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现行《著作权法》积极回应技术发展,引入了更加弹性、灵活的合理使用规则,在增强保护、鼓励创新的同时,兼顾作品使用人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为社会文化发展的繁荣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以清晰的规范解决长期争论的权利归属问题

记者:与上一版相比,现行《著作权法》有哪些亮点?

管育鹰:现行《著作权法》有多个亮点,例如修改完善包括“作品”的类型和定义;加大对侵权行为惩治力度,增加侵权法定赔偿额下限,并将法定赔偿额上限由50万元人民币提高到500万元人民币;加强与其他法律的衔接,落实近年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的义务。同时,关于广播权概念和广播组织权内容在网络环境下的更新;关于新闻职务作品和职务表演的规定等都作出了与时俱进的修改。总之,日益精准的保护手段,为更多原创佳作的诞生保驾护航。

记者:时事新闻到底有没有版权一直备受新闻工作者关注。现行《著作权法》做了明确规定,将“时事新闻”不适用《著作权法》改成了“单纯事实消息”不适用。这体现了怎样的法律精神?

管育鹰:“单纯事实消息”不属于《著作权法》的保护对象是各国通行的规则。在实践中,新闻报道通常是经过记者采访、撰写或拍摄的作品,属于记者的智力创作成果,已经超过单纯事实本身,因此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将“时事新闻”改为“单纯事实消息”体现了《著作权法》保护创作者的宗旨,有助于澄清“新闻无版权”的误解。

记者:现行《著作权法》第二十条规定,“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改变作品著作权的归属,但美术、摄影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管育鹰:摄影作品一直是著作权侵权事件高发的领域。现行《著作权法》对摄影作品的保护效果十分显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选择通过摄影来表现和创作自己的独创性作品,摄影作品同样是极具审美的艺术作品,因此其原件与美术作品原件一样具有收藏、展览的价值。现行《著作权法》规范了摄影作品与美术作品一样的规则,有利于明确实践中艺术品拍卖、收藏、展览等文化活动中各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物权所有人与著作权人之间的关系。

以时代精神回应因技术发展产生的新型“作品”

记者:现行《著作权法》将“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改为“视听作品”,这样的修改有何深意?

管育鹰:这无疑是对行业长期存在的新型视听类内容作品类型定位争议的正面回应。随着互联网发展,除了传统影视作品之外,涌现出短视频、游戏连续画面、在线直播等新型视听内容,需要在《著作权法》中采取一个涵盖范围更为广泛的视听作品表述,将上一版《著作权法》中的“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修改为“视听作品”是一个重大调整。另一方面,现行《著作权法》极具包容性和前瞻性,涵盖了今后视听产业发展中有可能呈现出的新类型作品版权保护问题,为不断创新的文化产业保驾护航。

此外,现行《著作权法》将列举作品类型的最后一项兜底条款,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改为“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这同样表明《著作权法》尊重原创,保护创新。同时,现行《著作权法》仍对作品“独创性”提出要求,避免因“独创性”判定标准过于宽松而引发大量纠纷和诉讼,影响大众自由获取资讯和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界定具有“独创性”的智力成果并依法给予严格地保护,在促进文化创新的同时不影响信息的正当使用和传播,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多个配套立法及司法解释将为新著作权法实施扫清障碍


来源 法制日报


“2020年我们知识产权案件大概有46.6万件,其中著作权案件就有31.3万件,超过了70%,而且在著作权案件中涉互联网的著作权案件又超过70%,这给著作权案件诉讼和司法带来难题。”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审判长秦元明在近日举办的2021阳光知识产权论坛上介绍说。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主办,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以及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协办。论坛主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三十年暨著作权法修改”。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刘春田教授指出,著作权法施行已30年,在著作权制度的激励下,我国发生了跨越时代的巨大变化。认识中国著作权制度的起源与历史,脱离不开有关中国历史。“著作权法律体系发展历程中,主导着社会变迁、制度变革和利益调整的,归根结底,是改革开放起步的‘觉醒’之结果。”刘春田说,“觉醒”就是启蒙,就是思想解放,转变观念。著作权法既是法律,也是一部现代文明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材。它蕴含的科学、民主、自由、公平、正义和私权精神,归根结底是进步的现代观念。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区域办事处顾问邓玉华说,作为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开展了积极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在专利、商标和著作权保护方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检介绍说,检察机关既是国家的司法机关又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一直高度重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强化对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检察机关更立足职能定位,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紧以办案为中心这条主线,不断强化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其中也注重加强对保护知识产权相关案件的办理,如快播案、字幕组侵犯著作权案、假冒名家字画系列案、郑渊洁系列图书案等一大批侵犯著作权的案件,以及一批新类型的著作权案。

秦元明说,人民法院承担着著作权案件审判的重要职责。据统计,著作权法施行的30年间,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结的案件近120万件,其中著作权案件占全部知识产权案件的70%以上,对保护著作权权利促进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贡献了力量。为配合民法典实施,加强著作权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涉及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几个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关于加强著作权和著作权有关权利保护的意见》,清理修改18部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废止4部,出台《关于审理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解释》并发布6个典型案例,为当事人和法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引。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汤兆志说,新形势下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版权新课题、新挑战、新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将进一步推进版权工作的统筹谋划和实施路径,研究修订与新著作权法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如《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著作权法集体管理条例》《民间文艺著作权法保护条例》也都启动了制修订的程序。还有其他很多版权行政的规章,包括一些国际条约实施等等。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保持对侵权盗版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净化产业发展环境。




我在现场 | 故宫 600 年:紫禁城的“承和变”


来源 新华视界


1.jpg

2020 年 5 月 1 日,由于新冠疫情一度关闭的故宫博物院有序恢复开放,实行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每日限 5000 人参观。

600 年历史的古建筑群、106 公顷的用地、9000 余间房屋……位于北京“心脏”位置的紫禁城,静静地诉说着流转的历史和无尽的沧桑。昔日,这座黄瓦红墙的皇宫里,居住过数十位明清皇帝,成为国家的皇权象征。富丽堂皇、流光溢彩的“大内”,是寻常百姓难以踏入的禁地。1925 年 10 月 10 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它的发展历程浓缩了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变迁。如今,这座美仑美奂的宫殿,每天都迎来成千上万的游客。辉煌壮美、保存完好的故宫,成为人民的博物院,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2.jpg

观众在故宫文华殿欣赏姜国芳油画作品《宫门》(2019 年 9 月 7 日摄)。

3.jpg

2015 年 6 月 2 日,“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洪武、永乐、宣德瓷器对比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斋宫和延禧宫开幕,共展出瓷器 297 件套。此次展览将江西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修复后的当年被销毁的落选品和残次品与故宫博物院馆藏瓷器进行对比展出,实现了这些明代御用瓷器时隔数百年后从生产始端到使用终端的首次聚首。

近年来,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博物馆事业创新发展,逛博物馆已经成为许多人喜爱的生活方式。以前,人们逛故宫,路线总是千篇一律,从午门进,穿过三大殿,最后再从神武门出,有时赶上夏天烈日骄阳,好像能把人晒化了。但随着故宫博物院不断增加参观景点,事情逐渐发生了变化,人们在故宫停留的时间长了,参观的路线丰富了,还增设了休息纳凉的场所,参观人数逐年上升,甚至一票难求的场景经常上演。

4.jpg

2019 年 1 月 21 日,人们体验“宫里过大年”数字沉浸体验展“冰嬉乐园”部分,挥舞手臂,雪花从天飘落。

5.jpg

2008 年 8 月 8 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燃放焰火《历史足迹》,29 个巨大的焰火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线走向奥运会主会场。这是在故宫角楼上空拍摄的“脚印”。

我拍摄与故宫相关的第一张新闻图片,是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当晚。开幕式焰火“大脚印”从北京中轴线上空腾起,一路向北,踏入鸟巢。当时入社三年,还算是新人的我没有拍摄任务,但又不想错过这个时刻。那天,我原本想在鼓楼边上的工人日报楼顶拍摄,但到了现场后发现窗户无法打开,于是沿着中轴线一路向南,发现故宫角楼边上聚集着很多摄影爱好者,我也就在此,以角楼为前景,拍摄了“大脚印”。

6.jpg

2019 年 2 月 19 日恰逢农历正月十五,当晚,人们在故宫午门拍照。故宫博物院于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首次于夜间面向预约公众免费开放。

北京奥运结束后不久,我从图片编辑转岗至摄影记者,负责文化报道,就开始与故宫结下了十余年的不解之缘,最多时几乎每周都要“进宫”,见证了故宫如何把“文物活起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地与新时代的“网红”打卡地。

7.jpg

2019 年 12 月 8 日,观众参观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奏书。当日,“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开幕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同时拉开了纪念紫禁城建成 600 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故宫是古老的,又是崭新的。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不断拥抱时代变化,在制度建设、摸清家底、古建修缮、藏品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安全保卫、观众服务、文化传播、科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全面的发展。故宫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参观人数屡创新高,并一次次用创意给大众带来惊喜,俘获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粉丝”,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心里。历经 600 年风雨,古老的故宫正焕发新的光彩。

微信图片_202106070847491.jpg

2020 年 9 月 10 日,人们参观展出的坤宁宫喜字门。当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幕。2020 年适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宫博物院推出此次大展,用三大主题、18 个历史节点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概况,方便观众理解贯穿于紫禁城“时”“空”的历史文化,感受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如何用图片展示故宫的“古”与“新”,让古代与现代在影像中交融,体现紫禁城的传承与变革,向拍摄者提出了很大挑战。常年泡在红墙内的风光摄影师耐心等待每一缕光影与云彩,拍摄着近乎完美的画面。但新闻摄影有其独特的魅力与纪实价值,我努力从新闻的角度记录着故宫的每一个变化,见证了十余年间故宫内发生的大小事。我拍下故宫拆除各类临时建筑,扩大开放区域;也记录了故宫取下售票处牌匾,全面转向网上预约;故宫过大年、贴春联、点天灯、被灯光点亮的故宫夜场、凌晨 4 点等候参观石渠宝笈展览的观众……我用镜头忠实记录了这些难见的场景和弥足珍贵的历史瞬间。

微信图片_202106070847492.jpg

2016 年 9 月 28 日,模特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展示中英两国时尚设计师历时五个月完成的“中国风”系列男装作品。

微信图片_202106070847493.jpg

2017 年 10 月 10 日,工作人员将故宫博物院售票处牌匾摘下。从当日起,故宫正式实行全网售票,每天 8 万张门票全部在网上销售,不再进行现场售票。

微信图片_202106070847494.jpg

2019 年 1 月 28 日,游客在北京故宫“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上游玩。为庆祝新春佳节,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张灯结彩,多场春节主题活动让来自国内外的游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微信图片_202106070847495.jpg

2019 年 2 月 19 日晚,故宫博物院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首次于夜间面向预约公众免费开放,这是游客在故宫城墙上参观。

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变革,在故宫交汇融合。站在历史的节点上,600 余岁的紫禁在“禁”与“放”、“古”与“新”、“慢”与“快”、“减”与“增”、“闭”与“开”、“精”与“博”、“雅”与“俗”、“内”与“外”寻找着平衡点,迎接着全新的未来。回望这十余年,我接触时间最长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是单霁翔先生,故宫在他的任内取得了新的发展。故宫,不再是仅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的存在,而是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精神寄托的家园。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了年轻人的聚焦。在单院长退休后,我们几位摄影记者还特地纯手工制作了一本相册,送给他作为纪念。此次金镜头获奖组照的很多照片,也是得益于之前的整理,才没有埋没在硬盘中。

微信图片_202106070847496.jpg

2017 年 5 月 13 日,一位市民从故宫城墙外跑过。

(摄影并文/ 金良快)



【版权声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号ID、二维码

3.转载文章标题加上“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字样

4.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协办。

《摄影公社》是本会为全国各地首席代表和会员及摄影家服务的信息平台。

本刊每周三发布一期。欢迎大家来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9781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12条48号(100007)


【更多内容】

请登陆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官方网站www.icsc1839.org 或关注icsc1839微信公众号

11.jpg

版权声明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本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Images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ICS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