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始收藏影像,十年后你一定不是穷人”华辰影像李欣谈影像

2016-01-06 10:37 来源:华晨影像 编辑:著作权
作者 李欣

【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华辰影像创始人李欣在中央美术学院进行了这场题为“影像艺术收藏的未来”的讲座,华辰影像也特意将这次讲座的精华部分整理出来,与各位影像收藏的爱好者们和影像艺术市场的参与者们分享过去十年中积累的一些数据和经验。】

【2016年是华辰影像成立10周年,这一年,华辰影像将把更多精彩呈现给关注、参与影像艺术收藏市场的各位。】

 

2006年,我们作为中国影像的开拓人,把摄影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放到了市场里面去。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有一些资讯和经验,特别是摄影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我希望在这里同大家分享。

我的题目,大家可能看到后会说,李老师,你的题目是不是有点大,影像艺术收藏的未来?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今天有幸是在中央美院同各位同学分享,所以我指的未来,就是在座的各位同学。

我希望通过我们这次的分享会之后,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无论是专业的、在研的、甚至读博士的,欢迎大家到我们的平台实习,历练自己,那个地方真的可以让你开阔眼界,掌握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我今天的内容有三点,影像艺术市场的崛起和发展现状,影像艺术市场对摄影文化的推动作用,影像艺术收藏的未来,当然,这里我指的未来,实际上就是在座的你们。

我们准备了拍卖图录作为给提问同学的小礼物。到目前为止,这是国内最好的一本关于摄影收藏的工具书。我们的一个学委曾经说过,中国的摄影博物馆在华辰影像,但是很遗憾,它只开放三天,也就是在预展的时候,预展结束进入拍卖流程之后,这些藏品就又各归其主了。所以图录对于收藏,对于开阔眼界,对于学习世界上顶级的作品是有帮助的。

2006年是中国影像市场兴起的一年,2006年11月23日,有了中国的首场影像拍卖,后来考证了一下,这也恰恰是亚洲的首场影像拍卖,那时候,如果大家对收藏市场有所了解的话,也就是最老牌的两家,苏富比和佳士得,在亚洲都没有专场拍卖影像。

大家可以看到整个国际市场都是在发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在未来的艺术门类里,有三大主要发展,一个是当代艺术,一个是摄影,一个是油画雕塑,但是从目前看,发展最快的还是影像。

我们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分三个类别,分别是老照片、纪实摄影和当代摄影。

老照片怎么区分呢,因为是首创,所以实际上中国很多政府机构也不明白,于是就给我们一个限定,49年以前的照片我们定义为老照片,受到文物法的保护或限制,因为我们的很多文物是不允许出境的,大家看到图录里面有很多照片有星号,就是不能出境。但是告诉大家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况,就是所有这些东西,百分之九十都是海外回流过来的。

这个和我们的历史发展有关,因为早先的时候,这些东西,无论是摄影技术还是器材,都是在外国人手里,在经济方面也是控制在外国人手里,他们当时对中国很好奇,所以带着很多器材,特别是1860年之后国门一开,大量的海外人员来华,这里面有很多不同身份的人。

这里我介绍给很多同学看一本书,就是泰瑞•博内特的《中国摄影史》,他当时是一个商人,卖老照片,后来他发现,把照片背后的历史文化交代清楚的时候,照片就会卖的很好,所以倾心去研究。他很厉害,用了大概是十年时间出了三本书,把中国摄影史分阶段的做了分析。我们国人有很多人还不太能接受,中国摄影史怎么能让外国人去书写呢,但是我觉得很好,至少他提供了很多外国人看中国影像、对于摄影史的研究的分析和方法值得学习,比如说,他把所有来华采集影像的外国人的身份做了一些分析,这个很重要,因为每个人身份不一样,他们的采集影像的世界观、立场是不一样的。

2010年我们基本上取代了英美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题材影像最大的交易平台,有很多买手都是在国外苏富比、佳士得买东西,然后放到我们这个平台。

到了2010年,影像艺术市场有了一个质的飞越,我们从开始的200件标的、成交额300万到500万,在2010年到了700万,2013年过了千万,当时按照这个趋势预测,未来五年可以突破亿元。

一直以来我都在找机会分享这样理念,摄影的未来不光需要摄影师,还需要市场、史学、博物馆学等各个领域的人才。

这些年在市场作用下,我们从卖单张照片发展到做专题。2014年的时候,我们就在做影像的占领专题,对日本侵华进行梳理,这个梳理和以往不同,我们以摄影为主要叙述语言,反映日本对华的侵略,不仅仅是战争,战争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大家也明白,市场是一个杠杆,有了利益,大家才会进入,就像其他的市场一样。

随着国富民强,中国人话语权提高,我们要重新界定,对艺术、艺术鉴定,一定要有自己的声音,我们的同学们在这方面要多加留意,今后在这方面,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要听我们的,听在座各位的。只有中国人了解自己的审美和文化,我们为什么要被西方人左右,这方面,在座的有责任,我们一起来扭转势头。

在座的年轻人对当代作品总带有希望。我和媒体说,不能因为华辰影像市场上纪实类作品多,收效好,就错误的评判是不是我们只做纪实。我把三个类别形象的做一个比喻,老照片是过去,纪实是现在,而当代是未来,我们哪个也缺不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生活在当下,而没有未来也很糟糕。

 


作为一个总结,看了这么多类别从2006到2015年的情况,通过看哪些作品在市场上有怎样的认知度,我们可以看到摄影越来越受到认知,无论是市场还是学生还是机构,我跟大家说,大部分影像作品,都是流入机构或者未来的摄影博物馆。

接着我说一下摄影对文化推动作用。

摄影文化地位的提升,我老说,很多人都问卖多少钱,我不说钱,文化没起来之前不能谈钱,现在处于低洼的时期,没法和人家几千万的比。

摄影要回到艺术史的语境,也是在座的所有同学,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重要使命,把摄影拉回美术史语境。我们做过很多展览,做了很多梳理,比如把摄影和绘画关系的梳理,艺术有很多东西是相通的,我们也受益匪浅。摄影和绘画很有关系,我们还梳理版画和摄影的关联。

我们缺一部完整的中国摄影史,我们在历次拍卖会之前都会开辟新的专题,我们同学如果有感兴趣的,希望能关注对摄影史补白工作。

更多的机构关注,目前为止,有统计表明近50家机构对影像感兴趣,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基金、企业家等,现有博物馆也把摄影艺术门类放了进来,比如我们在故宫里看过摄影展览,故宫也开始关注摄影,前年中国美术馆也借助收藏郎静山回顾展作为一个收藏契机对社会宣布要收摄影作品。

还有就是教育的缺憾,就是懂艺术史的不懂摄影,懂摄影的不懂艺术史,这个鸿沟很难逾越,这个鸿沟不是一两年就能填平的,希望有同学能够来做,之前为什么说在做的各位同学是未来,因为我今天已经说了多个大家可以转向的方向。

还有一方面制约就是,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大学开设摄影系、摄影专业,没有一个专业是教育同学怎么为摄影艺术市场服务的,如何去做经纪人或市场经营者。

我们还急缺保管、整理方面的教育,这些都是缺陷,这些年的从业过程中接触到很多企业家要做摄影博物馆,规划都非常好,图纸发过来,非常漂亮,外形建筑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家博物馆媲美。但是,博物馆很漂亮,但缺一个东西,就是库房。不仅要库房,而且还要和其他艺术门类要求一样,恒温恒湿并且防酸,对于仓库保管以及管理这些都是学问。

产业链的形成,需要史学家、经纪人、市场开拓者、照片的输出等各个环节。很多人说艺术人创作就是按一下快门,错!后期呈现,装裱都要达到一个标准,完成这三个才是好的艺术作品。这一点我们总是忽略,中国没有这方面的教育。

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才,你们也都有机会。我说的这些未来,你们从中可以选择感兴趣的,这些都是发展方向。摄影史的完善,需要大量的群体参与进来,个人是无法完成的。教育体系也是,刚才提到的那个鸿沟,需要我们共同来填满,可能到我死的时候那个鸿沟也没有填满,但是不能说我不做,有生之年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我相信,影像绝对是我们的一个未来,为什么?摄影刚起步,没有泡沫,很真实、很干净,所以这一块,大家如果有实力的话,自己也可以去收藏。

我写过一篇文章,从今天开始收藏影像的话,十年之后,你一定不是一个穷人,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靠你的智慧了,我养老肯定没有问题了。

问:摄影修复有意义么?底片有唯一性,但大量重复是不是价值下降?

答:你的说法有偏差,修复和复制不一样,照片需要版数界定市场价值,否则那就成了招贴画,艺术品市场强调少而精的东西。量大的就是商业,不是艺术品。

修复这里是一个空白,现在只有少数人做,比较难,随着数码化的到来,很多传统手工艺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问:老照片有很多孤本,当代的照片可以复制,有的是8-10张,我们根据什么来限定张数?

答:艺术家首先要进入一级市场,就是画廊;而拍卖是二级市场。画廊要对摄影师进行梳理,把一组照片或专题中最精髓的挑出来。在一级市场,要找好的策展人,展现作品的中心思想,说明白好在哪里,为什么值得收藏,这些都是策展人职责。作品的呈现方式要和代理机构商谈,制作多大,怎么装裱,用什么工艺输出,这是艺术家的事情,这些都需要艺术家自己来定。做多少数量也要协商,根据前期的成本,加上与经纪人商榷,还包括画廊成本,剩下之后的利润,能有多少给艺术家和市场。我和艺术家说,进入市场的时候不要着急,要对一级市场承办方进行评估,很多人是有代理就行了。因为国际惯例,一旦你的作品进入了三流、二流的机构,就很难进入一流了。

问:很多人有收藏爱好,哪些作品有升值空间?

答:很简单,艺术品收藏要收名家名作,历史性老照片也有名家名作。我们的一位学委说得好,历史上绕不过的人物、事件的影像,一律是可以要的。按照这个标准,大家可以先去找,大家可以到华辰拍卖官网上看哪些作品进入到市场里面去,阿芳的,桑德斯的,一定不会错。

问:年青艺术家如何做?

答:我之前每年都参加摄影节,带一双旅游鞋,像一个星探一样,四处找有想法有作为的年轻人。摄影节上年轻人不能把作品一挂人就走了,起码要留个联系方式,否则就失去很多机会。那年我在平遥,一直待到了晚上十一点,我把所有人都约在展场。

年轻人要有自己想法,也要尊重自己,大家不要轻视自己的作品,不尊重自己,市场不会给你机会。portfolio就是自己展示自己的一个机会。再就是多参加各次活动,各大摄影节一定要多去交流学习,分享自己并从中听到不同的声音。



版权声明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本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Images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ICS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