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原作如何认定?试试限量鉴证

2016-06-13 00:44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范雪娇

北京华辰2016年春拍影像专场日前落槌。从成交结果来看,以戏曲影像专题、“五口通商”开埠城市等为代表的年代较久远的“老照片”得到了大多数竞拍者的认可,表现不俗。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北平容丽照相馆梅兰芳《洛神》中英文签名照,竞拍现场十分激烈,最终以4.6万元人民币成交。记者在现场与多位竞拍者交流发现,大家普遍认为,除具有史料价值外,这类照片“版数有限” ,如果再加上签名这类难以复制的“证据”,在“物以稀为贵”的艺术品市场中,自然会受到欢迎。

近年来,与中国有关的影像艺术品得到了越来越多藏家、投资人和资金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超过30家拍卖行举办过中国影像艺术品的拍卖。然而,多年来中国影像艺术品市场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版数失控、 “原作”难辨,一直是令国内外藏家及投资者对中国优秀的摄影作品缺乏信心、不敢轻举妄动的障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影像艺术品的流通与交易。

不可回避的摄影“原作”问题

众所周知,原作是艺术品市场最关注的对象,因其数量有限而具有较高的价值。但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除极少数情况外,摄影具有的可无限复制性和通过器械创作的间接性,使得人们对其“原作”的确定始终没有统一标准。“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对‘原作’大体上的共识有两方面,一是早期的摄影家最早时期拍摄的底片和拍摄完之后最近冲洗的那几张作品,二是后来摄影家借鉴版画,利用无酸材料及工艺制作限量版,并在作品上签名进行限量。”中国摄协权保部主任、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总干事林涛介绍,目前我国摄影界也基本按这一规律操作,但版数不规范仍然使得众多摄影作品交易价格不理想。

在2016年全国摄影工作会议期间,不少参会人士提出,在完善我国影像艺术品市场机制的过程中,限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摄影作品的限量问题,涉及到摄影家的名与利,有的摄影家承诺限量20幅,但可能受到利益的诱惑,最终打破自己的底线,再出第21幅、 22幅。摄影家也应该懂得‘惜墨如金’,要为自己的艺术和名誉负起责任。”江西省摄协主席徐渊明表示。

“只有不断涌现的高水平摄影家才能支撑起影像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成功竞拍梅兰芳《洛神》中英文签名照的嘉乐影像工作室负责人、影像艺术品藏家曹嘉乐表示,目前国内一些艺术家对诚信等方面的自我要求不是很高,带来的结果便是国内买家现在普遍追逐历史的影像,与国外比较常见的买家倾向于购买某些摄影家的作品不同。他认为:“国外的做法更能体现对摄影家艺术创作的认可。”

为摄影家维权打下基础

今年年初,国务院法制办召开专题论证会,就国务院第三次修改《著作权法》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进行研讨论证。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就其提出并被《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 》采纳的延长摄影作品保护期、增加视觉艺术追续权、完善广播权法定许可等修法建议,专门召开摄影界座谈会,听取摄影家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及时反馈到国家立法和主持修法的相关部门。其中增加视觉艺术追续权一项便与摄影作品的限量息息相关。

诞生于法国的追续权基本含义是,享有著作权的艺术作品原件被售出以后,如果受让人又转售给他人并获得了高于购买时所支付的金额,则作品的原作者有权就该作品增值金额的部分提取一定比例。林涛介绍,欧盟现在28个国家都有追续权立法,追续权简单地说就是“在艺术品第二次转售之后给艺术家提成的权利” 。这一权利一旦确立便将打破原有“第一次交易的1000元和多次转手之后的10万元,与艺术家无关”的现状。为了激励艺术家创作热情,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应该从法律制度层面,在第二次转售之后对艺术家有所激励。

但事实上,提出视觉艺术追续权对摄影界本身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由于追续权只保护作品原件,困扰摄影界的“原作”问题再次凸显,“追续权对保护作家手稿、音乐家手稿、美术书法作品方面没有技术障碍,但是对保护摄影作品就提出了新的问题。因为绝大多数摄影家的作品都是经过冲洗、微喷等方式‘复制’而来的。因此为了配合修法,为了追续权一旦立法之后能够确定摄影作品的原作,我们行业自己要立规矩,行业要有一个共识。基于此,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开发推广摄影作品限量鉴证服务。”林涛表示。

限量是作者和市场对作品发行数量的控制,是影像艺术品市场运行的重要前提。鉴证、审查的证明,一般由权威、公正的单位和第三方机构实施。作为国家唯一指定从事摄影著作权管理的机构,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推出限量鉴证服务的近两年时间里,通过对申请限量鉴证的摄影家的作品和数量进行登记、备案、编号、加印及配发有多重防伪技术的证书等方式,使人们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上网查证,让限量作品信息公开、透明。至今已有近600位摄影家获得鉴证。

限量鉴证“反哺”摄影家创作

在2014年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经过限量鉴证的60幅作品在两天半的时间内成交47幅,交易总额近103万元。在2015年于深圳举行的“劳动者之歌”摄影作品展期间,华人影像代表性藏家靳宏伟以2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藏了企业家摄协(深圳)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摄影家王琛的一幅摄影作品《中国西藏岗仁齐神山》。限量鉴证让王琛尝到了不小的“甜头”,他进行限量鉴证的6幅作品(每幅10个版)至今交易金额已过100万元人民币。“我现在已经拍了50多万张照片,限量鉴证的交易成果令人满意,我认为这是对我作为摄影家的价值的一种认可,将来我会有更多的作品参与认证。”

北京摄协副主席、摄影家刘英毅的作品《在胡同玩轮滑的孩子》也参加了限量鉴证,他表示:“限量鉴证一是作者的自我约束;二是对收藏者和购买者来说是一个保障,自然会认为‘物有所值’ ;三是将会有效保障摄影家的权益。 ”“其实摄影人自己都很清楚,拍出优秀的作品是非常辛苦的,每一张都来之不易,但无限复制对摄影人的权益来说是很致命的。”东莞市摄协副主席李志良是第一位向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提出限量鉴证申请的摄影家,他认为:“限量鉴证对摄影家的创作也有激励作用,作品获得大家的认可一方面是通过价格来体现的,但这个价值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对自身艺术创作的认可。如果摄影作品能够在经济效益方面给摄影家一定的回报,那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励摄影家创作,因为他必将会‘想方设法’提升影像质量。

版权声明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本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Images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ICS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