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境欧洲”著名摄影师讲生态摄影

2015-01-14 14:25 来源: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 编辑:刘丽鸣
    1月13日,欧洲自然摄影团体“奇境欧洲”的著名摄影师斯塔凡•维德斯特兰德先生(Staffan Widstrand)与中国资深鸟类摄影师谢建国、徐永春,赵建英等一行人到访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针对中摄权协正在开展的摄影作品限量鉴证与收藏,以及全国首席代表处的设立等工作内容,大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探讨。此外,维德斯特兰德先生作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摄影师,也与大家分享了他精彩的创作经验。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逐步提高,中国摄影师的队伍也得到快速成长,摄影师们在积极创作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了各种问题与困惑。如生态摄影,近几年,由于国内摄影师越来越关注并青睐生态摄影领域,对此,如何客观地评判一件好的生态摄影作品,摄影师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尊重科学、尊重生命,以及如何处理好摄影创作和生态保护的关系等一系列困惑也随之而来。
 
    针对如何判断一张好的生态摄影作品,维德斯特兰德先生表示,从国际上讲,无论针对野生动物摄影比赛还是摄影艺术创作,摄影师都必须珍惜并保护野生动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一张好的摄影作品,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好的摄影作品未必就有较高的市场价格,所以说,摄影师自身的身价是影响其摄影作品市场价格的唯一因素。
 
    纵观国内外诸多摄影比赛,摄影作品的真实性往往成为比赛评委们探讨的焦点。对此,维德斯特兰德称:“摄影作品不一定要时刻讲究真实性,这其中可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强调摄影作品的记录性,这就要求摄影师尽可能保持照片的原始状态,在此基础上只能对其作品做很小的剪裁,而且生态摄影作品的纪实性还要写明拍摄对象是养殖抑或野生状态;二是强调摄影作品的艺术性,此类摄影作品着重考验一名摄影师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因此,对艺术类摄影作品的真实性是不设限的。”
 
    但是,目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对拍摄野生动物来说,很多摄影师总期望拍到更为庞大、狂野的野生动物,事实上,这是一种并非出于艺术创作理念的“狩猎”思想。摄影师应该把眼界放得更宽阔一些。而如何定义“野生”?单从词义来理解:“野生即是在野外自然生长而非经人工驯养或培植的动植物”,这自然是毫无争议的。但除此之外,目前还存在很多人为圈建的自然生态环境,这该以什么标准去衡量其“野生”的含义,仅仅从圈建的面积大小去定夺吗?由此看来,如何定义“野生”,已显得无关紧要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们在欣赏照片时的感觉。正如有些人可以将野生动物拍成“饲养”的,有些人可以将饲养动物拍成“野生”的,无论拍成什么,只要能够反映出动物最真实和野性的面貌就是好作品。至于摄影师对其摄影作品的剪裁与修正尺度该如何掌控这一问题,维德斯特兰德指出:“一般情况下,摄影作品的剪裁应控制在15%—20%的范围内,但作为艺术家不能被这些数字所束缚。事实上,最好的摄影师并不需要修正照片,因为他在拍的时候就已经足够好了。”
 
    瑞典摄影师斯塔凡•维德斯特兰德,是“奇境欧洲”(Wild Wonders of Europe)项目的创始人之一。曾是荷赛“自然类”评审团评委,也在2013年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上担任评委。曾11次荣获英国BBC野生动物摄影师奖,5次获得GDT欧洲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奖。目前,“奇境欧洲”作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自然摄影团体,共签约了69位欧洲顶尖自然摄影师,走遍48个国家较为典型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完成了135个拍摄任务。维德斯特兰德有一个计划:未来一天,“奇境欧洲”项目将在中国落地,命名为“奇境中国”。
 
采编/刘丽鸣

版权声明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本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Images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ICS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