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拍卖与摄影产业化发展之路

2015-12-10 09:05 来源:人民摄影 编辑:王昕

从2015年华辰影像秋拍看摄影产业化发展

作者  孙宇龙


2015年11月15日,华辰影像秋拍204件作品拍出712万元,成交率为62.88% ,《毛泽东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被国内藏家以高价拍走,表现了不俗的业绩,也引起学术界与产业界对于摄影拍卖和产业发展的关注。
 

 
《毛泽东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吴印咸

 
 
一、影像拍卖与收藏现状及问题
 
 
1.当代影像拍卖与收藏现状

近年来,中国影像拍卖与收藏呈下滑态势。原因较多,既有发展不足原因,也有国际市场总体趋冷因素。2014年是全球拍卖市场的冬天,全球总交易额下滑至79亿美元,较2011年市场巅峰时期下滑了31.3% 。2015年底影像市场逆势崛起,略有起色。

回顾中国影像市场发展,呈波浪起伏状。中国的影像市场主要在北京,发端于1983年吕厚民摄影作品进入燕莎商场的销售,其后,潘家园旧货市场老照片交易升温。第一个高潮是1991年,徐勇和朱宪民的15幅影像作品首次作为艺术品在北京销售 ;此后,国内照片交易持续攀升。2003年百年印象摄影画廊成立,作为一级市场收集、代理和销售纪实摄影作品,此为第二发展高潮期;随着华辰、嘉德等拍卖公司先后介入影像二级市场并一直延续到2011年为第三发展高潮期,此后持续走低。图片也经历了从早期宣传品——作品——商品——产品——消费品的转变,其间争议颇多,拍卖市场发展也较快。经过数字化和网络化冲击后,拍卖收藏市场从摄影行业向摄影产业转型发展,其中图片产业及相关产业链走在了前列。同时,国内的影像收藏拍卖借鉴引进了国外的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从不成体系慢慢发展成具有一定的规模。 影像艺术品作为新兴的投资对象,有较大发展空间。近几年,摄影一、二级市场风生水起,仅北京一地经营摄影的画廊就有近百家,专门经营影像的画廊有7家。北京众多拍卖行每年都有影像作品拍出,北京华辰还专设影像部门,推出影像拍卖专场。据统计,2006至2012年,北京华辰 、中国嘉德 、北京诚轩三家拍卖行共举办影像拍卖专场19场,拍卖总金额达7136.775万元 。三家拍卖公司中,北京华辰对于国内影像市场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拍卖与收藏是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之一。拍卖与收藏推动了影像产业化发展,与媒介的融合使摄影发展成为性能独特的综合媒体。除图片库、专业平台网站和移动影像消费之外,收藏与拍卖成为摄影向产业化过渡的平稳系统方式。影像发展到当代,更多是把摄影作为媒介,加入其他元素进行二度创作,以传达其思想和创意。

拍卖是图片产业链的一个环节,也是摄影产业化的一种方式。早期只有原版照片和当代影像艺术品出现在拍卖场上,当代影像艺术品是摄影拍卖的发展方向。老照片的资源有限,会有枯竭之时。随着影像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以及影像市场价格体系的完善,影像市场和摄影产业化将更健全完善。

2.当前影像拍卖的特点

纪实影像的沉淀力量。据美国艺术市场研究公司Artnet统计 ,近几年高价拍品数量降幅 明显。与2013年相比,2014年全球高价拍品数量从全球范围内的429件降至389件。华辰秋拍中,纪实类作品拍出高价并不让人惊奇。其原因一是专业影像史梳理研究团队,对其所拍影像作专门的研究与整理。二是有实力雄厚的在中国摄影史论界最有影响的专家委员会。三是与国际影像市场接轨的机制。梳理北京华辰20多场影像专场拍卖第一名作品不难发现,从2006年第一名的《希望工程大眼睛》30.8万元到2015年《毛泽东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原版照片以80万元成交,都是经典纪实类作品。而嘉德与诚轩拍卖公司则是纪实与当代艺术影像各自参半。除了技术、原作、重要历史几个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该类影像的深入研究与梳理。华辰影像拍卖已摆脱国外藏家的影响,建立起自身独特的收藏脉络和体系。传统摄影作为一种经典摄影方式,尊严在于纪实,力量在于时间。拍卖经典纪实作品,传递给当代摄影人的信息是近百年来摄影的本质并没有变化。

照片、图片与图像、影像的演变过程。四个概念可以简单概括为中国影像拍卖历程,拓展和完善中国影像收藏拍卖的门类和脉络。

从概念上看,照片,指用感光纸放在底片下曝光后经显影、定影而成的人或物的图片,是早期拍卖对象。图片是包括照片、图片等物体,是早期拍卖拓展对象。图像则包括了印刷图片、古籍善本,是拍卖中期延展对象。影像概念则更为宽泛 ,包括现在各拍卖公司所涉及的九大类(含当代影像)。从照片到影像的发展,实际上是从照片产业链到摄影产业链的发展。仔细研究相关目录发现,拍卖是从照片向图片-图像-影像演变发展。华辰则一直探索在行业前列,2005年,华辰影像拍卖分有五类:名家名作、著名影像、老照片、体现摄影技术创新的代表影像、当代艺术著名影像。而当时国内不少拍卖公司仍停留在照片与图片层面。2014年华辰拍卖影像部负责人李欣强调:判断一张照片拍卖认可度,一是照片的艺术性;二是大众传播力度;三是照片史料性;四是品相。该标准是对华辰近十年图片拍卖的一个节点性经验总结,也是图片产业向摄影产业发展的标志。目前国内拍卖体系与规制里,照片从征集到最后拍卖每个环节都有严格要求,也有相应的市场标准与规范。从华辰影像专场开始,一直采用图片标准,实际业务上,涉及图片之外相对较少。今年华辰影像秋拍则是全产业链拍品,有照片、图片、图像,还有电影影像以及相关实物拍品。十年时间,华辰完成了从图片到影像的全产业链发展,这不仅是华辰业务的拓展,更是中国摄影从图片产业链向全产业链拓展的一个标志。 


回不来的当代影像?影像拍卖为影像作品提供了一个高端的交易平台,建立了影像文化和市场的塔尖部分。当代影像与摄影一直有着归属之争,具体体现则是当代影像多归属于当代艺术之列,不在影像拍卖场。这一现象由来已久,我们从下面一组统计数据看(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 ,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二级市场的拍卖成交价前十名大多以观念摄影为主,近几年,该现象并无多大改变。(如图表)

 

当代摄影的纪实性与艺术表现性随着摄影探索与理论积淀而渐次分离,加之数字化与网络化影响,摄影不再是纯粹记录,更注重弘扬个性、张扬自我。以至于很多画家出身或艺术家出身的摄影家,以摄影作为一种语言表达自己。他们既不承认自己是画家,也不认可摄影家身份,而是以当代艺术家标称。这表明了摄影的当代变化,摄影已从自身的小圈子一跃进入到艺术大圈了。观念摄影群体相对于传统摄影家而言,是总体年龄相对年轻的群体,其作品与当代艺术紧密相连,注重自我表达。国内影像拍卖中部分观念影像进入了影像市场,华辰代理拍卖了一些,也有一部分进入了当代艺术行列。一些观念摄影家在国外取得成功后,再转向国内影像市场,拍卖价格居高不下。华辰一直致力于把当代影像(含观念摄影)归属到影像行业来,近几年初有见效但改观不大。国际市场关于当代影像拍卖也存在归属争议问题。总体而言,当代摄影创作多归属于当代艺术行列,当代影像回归到摄影行列,仍任重道远。

拍卖市场是艺术品的二级市场,是艺术品可能获得最大增值的市场。但从国内影像市场看,当代影像仍多归属于一级市场。国内几家知名摄影画廊如百年印象代理的作品,当代影像仍归属其中。这一特殊现象反映了我国当前影像一、二级市场的不规范,仍处于各自为阵的战国时期,规范仍需时日。

市场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华辰影像拍卖目录历来同国内其它拍卖公司目录不同,目录中刊载专业文章,从市场与藏家角度介绍拍品,既有学术价值梳理,也有其市场价值发掘。其实市场也是摄影历史的一部分,学术研究理应走在市场前列,起到指导与引领的作用。影像艺术市场从旧货市场上的普通照片交易到进入画廊、博览会与拍卖市场,也是摄影史的一部分。研究影像市场历史及现状,分析各因素对影像市场的影响及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推动影像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摄影史、摄影行业都是重要的手段与方法。 

从意识形态视觉看摄影,摄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产业。当前影像研究与摄影实践过分重创作偏理论,表现出对摄影产业管理与运营、尤其是图片产业的忽略与漠视。由于产业资本的介入,目前摄影产业化已提上日程,图片产业化相对完善,但产业化运营过程中,熟悉摄影又熟悉产业管理的人才奇缺。华辰影像从2005年起就以培养实习生方式培养专业人才,形成规范有序的套路。作为市场运营者,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也是不得已的方法,还需国内高校摄影教育加大该类人才培养。从摄影产业的宏观角度,在现有课程体系里增加相关课程和产业管理专业等。


二、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

摄影在移动网络时代该如何发展?拍卖在产业化的路上能走多远?细细梳理,问题不少,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发展给予解决的。

1.建构影像收藏和价值评价体系

影像拍卖对摄影的影响有三方面:价格指数、收藏取向、创作取向。影像拍卖是以商业运作方式从藏家或一级市场征集资料,来源广泛,过程复杂。建立健全完善的拍卖价格体系较为重要。这次华辰拍出的80万元的红色影像,估价与拍卖价相差26倍,价值估评偏离度较高。通过分析,本次作品估值价有近一半作品远低于成交价格。因华辰有较为成熟的理论研究与资料整理和保守的价值评价体系,虽然市场认可度高,但长期让价格低于价值的做法并不可取。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教授唐东平在预展时说,拍卖是对摄影史的梳理,摄影史沉淀的不为后人所知的东西,都能在拍卖场上显露,华辰梳理摄影史是以商业行为代替了研究行为。从国外影像拍卖品估值看,拍品估价与成交价一般在3-10倍间较为合理,华辰秋拍作品有近一半超出这一范围。从公司角度看,需要建立一个较为科学的价值评价体系,既要有理论因素,也要有市场与商业因素,让拍卖逐渐步入规范化轨道。况且,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藏家正在寻找新的投资点,这些因素是价值科学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引导中国摄影产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2.理论研究问题

近几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现象,即靠作品拍卖推动理论研究,有本末倒置之嫌。理论研究应走在实践前面,靠企业拍卖行为推动摄影史论研究的做法不可持续。学术界需尽快编撰完整的、全面的摄影史,对影像艺术市场与理论研究都极为重要。目前十多本与中国有关的摄影史,一部分是类别史、断代史,五部稍微完整的摄影史,又因史料欠缺、内容不完整相对比较浅显,这些史论资料为影像市场提供了参考,也为市场和收藏家提供判断依据,但作用有限。另外图片作为建筑、科技、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远远没有发掘出来,急需深入研究。

3.培育、规范、完善图片收藏市场

注重资本运作与产业发展结合。摄影产业市场与图片市场因文化资本的介入和商业资本的炒作,处于变幻莫测的状态中,需利用摄影产业、商业市场、图片交易规律进行自我约束与规范,在资本市场与产业发展中找到平衡点,引导摄影产业良性有序发展。

国家馆藏机构开展影像收藏业务。国际影像收藏与市场越来越规范,为正在起步的中国影像收藏市场提供了操作模式。过去十年间,国外藏家收藏了大量国内影像作品,这促使我们关注国内影像收藏。国内的美术馆和摄影博物馆虽陆续开展了影像收藏业务,但与其它艺术门类比较,量小范围窄;国外企业收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国内虽起步,尚属开发阶段;传统纪实类影像作品,国内机构收藏相对较多;中国当代影像早期作品几乎都花落国外藏家,现在国内的机构和藏家如有需求,只能从国外高价回购。

开展摄影产业管理教育。图片拍卖市场与摄影产业市场是按市场规律运作的文化产业市场,需要专业的管理与运行人才以及与国际图片市场接轨的人才,急需如摄影拍卖、收藏、策展、管理以及摄影大数据、摄影作品鉴定等人才,而中国摄影教育缺乏相关专业与培养定位,国内高校人才体系仍处于缺失状态。有待于完善和改善新课程与培养体系,为未来摄影产业化发展储备和培养更多的人才。

引进国外影像艺术市场的管理运营方式及监管模式,发展、完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运营及管理体系。华辰在这方面已做得较为完备,按西方影像拍卖与运作方式进行管理。但国内也仅此一家,其它拍卖行的影像板块相对较小,或是夹杂在现代艺术板块之列。

4.架构拍卖大数据和产业大数据

建立影像拍卖大数据。未来摄影竞争会是在“大数据”规则下的竞争,影像拍卖数据分析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影像拍卖大数据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运用等环节和要素方面的数据。从产业内部看,改变拍卖的传统观念与商业运营模式,必须建立拍卖的大数据。首先是强化“数据兴业”意识,分析拍卖数据,重视摄影数据开发利用,加强拍卖数据管理,把现有的资源与资料数字化,使拍卖与资料管理在大数据的轨道上运行。同时,把现有数据资源转化为信息资源,使拍卖发展更有序。再次是建立拍卖图片库数据,从建立“小数据”开始,图片库与图片交易数据是摄影走向大数据的起点。三是开展拍卖大数据应用研究,启动摄影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分析和利用等基础性工作。

 

于摄影全产业链而言,行业云与大数据是必经之路。可按轻重缓急分期建设,涵盖摄影硬软件、传播展示环节和应用开发方面。摄影硬软件用于识别设备信息和采集数据,传播展示环节利用网络传输信息,应用开发方面利用后台的云计算系统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处理。数据综合平台将摄影产业、教育、商业、行业管理等分散的数据综合打捆,运用公有云商业工具与数据软件,定向分析、抓取互联网相关数据,搭建摄影大数据综合平台,发掘有价值的深度数据,推动摄影服务创新和产业升级,驱动摄影转型升级。

拍卖只是一种现象,折射出的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摄影产业发展之路,路很长,还需坚持。

版权声明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本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Images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ICS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