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手机照片变现,这些网站已经开始动手了

2016-03-23 17:16 来源: 大众摄影 编辑:著作权
作者黄一凯    来源 大众摄影

 

2015年人们一共拍摄了1万亿张照片
 平均每个人每年拍摄100张
而这些照片大部分都闲置了

 
 
根据照片存储网站Mylio的一项统计报告,2015年人们一共拍摄了1万亿张照片,其中有8000亿张照片使用手机拍摄。换句话说,平均每个人一年要用手机拍摄一百多张照片,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还会更高。如果你生活在大城市,那么在你接下来阅读这篇文章的时间里,又有超过一百张手机照片在身边方圆一百米内诞生。在这之后一百分钟内,可能你也会按下手机上的快门。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影像的制造者,同时也成为影像的消费者,而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朋友圈可能是这些照片最大的消耗地。
 
腾讯在年关推出的的红包图片还让颇多人小赚了一把,但是在欣喜之余不知道你是否知道这正是移动端图片销售的一个范例。移动端图库市场,以“来自手机,服务手机(from mobile for mobile)”为旗号,瞄准了被传统大型图片社忽略的细分市场,而那些对于影像行业心怀梦想而身体依然受困于两点一线的普通人,正好能成为这个市场的生产者。
 
传统的图库行业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十年前的图片社活到今天的已经所剩无几。而在每一个图片类别当中,销售情况已经从过去20%的图片贡献80%的销量变成了今天10%的图片贡献90%的销量,广告撞图成为常见现象。图库摄影师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打算一心一意在摄影行业发展,耗费大量时间经营个人品牌,很难通过这个行业过上好日子。反而,依托需求量巨大的移动端市场赚一些小钱,用小爱好换取生活中的小惊喜,倒是成为让生活有滋有味的方法。
 
 
 
他们开始尝试让“随拍”的手机照片进入市场
在这儿图片百花齐放
除了销售,也成了创作者寻找灵感的好去处

 
 
在这个领域里,要说风头最健的,恐怕得数Snapwire。在摄影的字典里,snap是随拍,而wire则是图片社,所以当这两个词被连用在一起,大抵就是说:不管你拍到了什么,都拿出来卖着试试看吧。正因为这种态度,所以当创始人Chad Newell在2014年第一次向公众开放,就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客户和投资人,并且在2014年的Adobe MAX大会上获得Adobe公司的首肯,甚至将自己Photoshop CC和Lightroom中的部分功能集成到了该软件当中。当然,公司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还和创始人在业内数十年的风雨脱不开关系。
 
如果我们抱着高大上的态度重新来形容一次这家公司,或许可以称其为图片领域的“知乎”。和传统图片社的摄影师上传图片,客户搜索浏览的方式不同。在Snapwire上,有图片需求的客户可以提出自己的图片需求,然后摄影师根据自己的爱好提供符合他们要求的作品。虽然在网站的二十余万用户当中,有为数众多的专业摄影师,但同时还有大量拿着手机的普通人。
 
网站上的任务分为“需求”与“挑战”两种,其中“需求”只针对一定级别以上的摄影师开放,报酬更高。想要达到“需求”任务所需的资格,摄影师需要在普通的“挑战”任务中获得积分提升自己的站内等级。和传统图片社基于销售的排序方式相比,这种练级打怪的升级方式明显更受到新一代摄影师的青睐。另外,摄影师在“需求”和“挑战”中上传的照片也可以在未来继续销售。
 
正因为没有了传统图片社一本正经的图片要求,所以这儿的图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哪怕在最普通的拍摄需求中也可以看到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最初,创始人Chad Newell打算建设一种新环境下的图片社形态;而今,他不光实现了自己的目的,甚至还让这个网站成了摄影师、设计师、广告公司寻找灵感的一个新去处。
 
在Snapwire之外,还有FOAP、Scoopshot、Clashot、Twenty20等若干以客户端为主要作品募集、管理渠道的图片社。FOAP是手机图片社模式的开创者, 拥有包括万事达、沃尔沃、喜力、索尼在内的大量知名客户。经过长期的发(chao)展(xi),现在也有了与Snapwire运作模式类似的Foap Missions模式。剩下几家也凭借对领域或地区的深挖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趣的是,由来自成都恒图科技公司开发的手机应用FOTOR也借鉴了上述的任务模式,但是从收费方式的美元结算和软件的全英文官网上看,都表明了他们意图朝着国际化大方向努力的追求,也从侧面反映了该商业模式在国内还面临较大的困境。
 
而另一方面,Instagram、VSCO等创作端巨头目前在这个市场上也并没有做出较大的举动。尽管站在影像行业的角度看,Instagram一定会走进图片市场;但站在互联网企业的角度看,似乎现在的母公司Facebook更愿意它依旧成为信息的交互平台,而非中间商,所以在Instagram上打天下的摄影师们更倾向于使用它来获得更大的关注度,而不是直接的销量。
 
但是目前,也有一些外围厂商开始打起了Instagram上摄影师的主意,Mobile Prints与The Mobile Media Lab是其中两个代表企业。Mobile Prints与Instagram上的摄影师签约,直接将其作品制作为明信片、相框、装饰画按需生产销售,与摄影师利润分成。The Mobile Media Lab则与摄影师签订经纪协议,然后为有相关需要的企业牵线,目前客户包括COACH、PUMA、TOMMY、J.CREW、Ann Taylor等大量以生活方式为主打的时尚消费品牌。
 
移动端图片的需求仍然较少
但来自普通人的照片缺更具真实感
这个市场会快速成长壮大吗?

 
图片社在过去是高水准图片质量的代名词,而手机摄影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受专业摄影师的待见,即便发展到今天,从画质角度严格来说依旧与图片社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那么,为什么这些“有瑕疵的”摄影作品也能卖得出去?FOAP创始人Alexandra Bylund看来,答案恰好是因为这些照片来自普通人。因为这些照片来自普通人,因此具备图片社那些千篇一律的作品所不具备的真实感。“而且,如果我们觉得那幅照片好用,很可能其它公司也这么想。”同时,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来自互联网的作品还有更好的本地化适应性。
 
当然,与体量巨大的传统图片市场相比,目前较小的移动端图片市场需求,也可能是大型图片社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个市场的原因。不过,由于Snapwire的创始人Chad曾经有过一次创办公司被盖蒂图片社收购的经历,而他们今天仍有一些合作,所以未来传统图片社是否会通过商业并购的方式进入这个市场也不好说。既然移动摄影曾经成为压垮传统影像巨人柯达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谁又能知道移动端图片市场需求会给图片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版权声明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本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Images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ICS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