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摄影收藏最新趋势与现状?集美·阿尔勒收藏论坛artnet张然对话荣荣与靳宏伟
集美·阿尔勒影像收藏主题论坛现场。图片:致谢靳宏伟 11月21日是2016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开展的第二日,除了正在进行的展览外,主题论坛、专家见面会等活动相应展开。当天下午,由artnet大中华区总监兼artnet新闻中文网出版人张然担任主持,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起人暨联合总监、三影堂摄影艺术总监荣荣和影像收藏家、法国Sipa Press董事会主席靳宏伟作为嘉宾参与的摄影收藏主题论坛在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举行。 artnet数据显示中美摄影二级市场差异 张然向嘉宾与在场观众分享了几组中国和西方摄影市场的拍卖数据分析图,这些数据结果由artnet价格数据库提供。首先,就中国艺术市场中摄影艺术所占份额而言,摄影作为艺术品在各个艺术门类中所占比例极小,仅约为1%。 中国艺术市场摄影艺术品所占份额数据图。图片:来源artnet价格数据库 美国艺术二级市场占额图中,显示摄影艺术在拍卖市场中所占份额则极高,甚至高于雕塑和其他纸上艺术作品。
近几年摄影市场在国内近乎直线上升的趋势让人不容忽视,中国影像艺术虽已经进入世界摄影史的视野,但中国摄影收藏体系的构建才刚刚开始。从2015年的数据来看,中国摄影近十年来呈上升趋势,摄影市场构架刚刚开始。拍卖上摄影作品均价为14万人民币左右。虽然中美价格接近,但中国摄影交易体量小--美国摄影拍卖市场是中国市场的近40倍。 中美摄影面临体系存在差异 荣荣提出,中国的当代艺术只有短短30年,在最初的时候,几乎没有摄影作品被纳入当代艺术的进程,到80年代后期,摄影在语境中缺失,而且处在尴尬的状况中,很长时间以来,国人对影像的认识也比较缺乏。 在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摄影文化和体系的问题时,荣荣坦言,世界对东方影像的认识,更多还是来自于日本。而中国的影像艺术,更需要沉淀,对影像和艺术教育要求更高,对相关高校和专业的收藏要求也必须提高。
靳宏伟认为的中国特色,则是“各自为阵,井水不犯河水”,比如摄影协会体系,而这也是需要鼓励、无需指责的中国特色。而另外一种中国影像的特色,是一大批“有着自己想法的”做当代影像艺术的年轻人。此外,还有一个巨大的业余摄影群体。在中国,各个摄影群体、摄影节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而有一个特色却并不具备,那就是一家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摄影画廊。“每一个大画廊犹如好莱坞的制片商,他们掌握着分发的渠道,让你成名的渠道,但我们中国却并不具备。” 摄影收藏秘籍:买钟意的与“蓝筹”作品 “收藏初期,如何建立起自己长时间的收藏脉络?”张然提出了不少在场观众好奇的问题。荣荣表示在2004年至2005年,三影堂艺术中心建立之初便开始收藏,也是基于自己的兴趣,都来自于西方的艺术博览会,“卖掉自己三张换来一张大师的作品。”靳宏伟说自己的收藏始于生意比较成功以后,从一开始收藏20世纪重要节点和重要大师的作品,到后来集中重点收藏几位摄影大师作品,近几年他开始关注中国部分当代摄影艺术家的作品。为了帮助和扶持年轻艺术家,靳宏伟也开始收藏他们的作品,自己的画廊也在做一些相关的推广。
最后,靳宏伟也应邀为新晋进入市场的影像藏家提供一些建议,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要不就买便宜的和喜欢的,再来就是从投资角度来说,一定要买蓝筹股。此外,了解艺术家本人和与之有关的相关信息也对收藏有所参考。
摄影艺术市场的未来,也许就如张然所言,尽管中国摄影艺术市场发展面临许多风险和挑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发展空间很大。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中国摄影艺术市场就会沿着健康、良性的轨道上前行。 嘉宾介绍 荣荣 靳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