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人生——高帆牛畏予摄影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2017-06-19 11:24 来源: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摄影公社 编辑:wangxin


光影人生——高帆、牛畏予摄影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吴承欢摄影

6月9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光影人生——高帆、牛畏予摄影回顾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中国美术馆吴为山馆长代表中国美术馆向牛畏予女士颁发了捐赠证书,感谢高帆、牛畏予的家属向中国美术馆捐赠高帆、牛畏予摄影作品240幅,丰富了国家摄影艺术宝藏。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主席李前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张士军,副馆长张晴,中国摄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李树峰,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杜金、彭文玲,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以及众多老摄影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人出席开幕式。


640.webp (5).jpg
李前光与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亲切交谈 杜金摄影

李前光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高帆、牛畏予的摄影经历和摄影成就。他说,高帆、牛畏予是中国共产党培养的第一代摄影工作者,是新中国摄影事业的奠基人,他们的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从苦难到辉煌的历程,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篇章,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他们是摄影艺术的创作者,同时也是中国摄影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推动者。高帆同志在抗战年代从事摄影,摄影经历非常传奇。因为缴获了敌人的一架相机,他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战争年代就组织举办了两次摄影培训班,培养了大批摄影骨干。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解放军画报》领导,和石少华等老一辈摄影家发起成立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前身中国摄影学会,出任新中国第一份摄影刊物《中国摄影》主编,后又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为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牛畏予同志也在战争年代拿起相机,在新中国成立后脱下军装,先后在新闻摄影局、新华社从事摄影工作,她对摄影艺术的执着令人感动。

李前光说:“我们高兴地看到,两位老人不仅为中国摄影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还培养了许多摄影人才。他们的家庭中,儿子是优秀的职业摄影师,孙子是一名优秀的摄影理论工作者,由此可见,摄影事业发展后继有人。”

李前光深情回顾了自己与两位摄影前辈的交往。两位老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对摄影艺术的执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表达了对老一辈摄影家给予年轻一代关心和培养的敬意。

李前光特别感谢中国美术馆展示和收藏高帆、牛畏予摄影作品,珍藏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和文化财富。他希望中国美术馆能更多关注摄影家,也希望有更多摄影家的作品走进中国美术馆,进入国家文化收藏。

W020170611321423852516.jpg
年已90岁高龄的牛畏予老同志对主办单位及现场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馆

展览精选了高帆、牛畏予摄影艺术生涯各时期代表性作品一百余件,全面呈现了他们从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时期的赤诚艺术情怀。展览分为五个部分:“他从太行来——高帆战争时期摄影”“平生只负云山梦——高帆新中国时期摄影”“女性风华——牛畏予女性题材摄影”“时代风貌——牛畏予肖像题材摄影”“边疆山河——牛畏予边疆题材摄影”。牛畏予和高帆的首次个人影展分别于1988年3月8日和1999年8月1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两次展览也是他们摄影生涯中唯一在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时隔数十载,再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高帆、牛畏予伉俪的摄影回顾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展出的部分作品是当年展览的原作,折射了不同年代摄影印放与装裱的材质与工艺。展览位于中国美术馆三层13-17号展厅,展览将展至6月18日。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高帆作品:
高帆(1922-2004),浙江萧山人,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干事、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等职。参加了上党、定陶、临汾、晋中等战役的战地摄影。在战争期间,历任《战场画报》《人民画报》《华北画报》的主要负责人。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西南画报》主编,解放军画报社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中国摄影》主编。是中国摄影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历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学会)理事、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

高帆的摄影成就集中体现于战地摄影,其在新中国时期拍摄的东欧人物肖像,也展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旨趣。此次展览中展出的《定陶战役》《临汾战役》《北平入城式》《毛主席在西苑机场》等系列摄影,从战斗前线、入城盛典到领导人重要活动,仰赖于摄影,这些历史现场或仪式活动的记录得以成为记忆的载体,它们具有产生鼓舞和改变人的生活和思想的深度和感召力。

640 (4).jpg

高帆作品:1942年底,涉县军民大检阅时,进行政治测验。1942.明胶银盐。57cmx45cm

640.webp (6).jpg
高帆作品:定陶战役中我军在大杨湖(天爷庙)缴获的坦克。1946年9月,山东。明胶银盐。58.5cmx46cm

640.webp (7).jpg
高帆作品:晋冀鲁豫边区文化工作者座谈会。1942。明胶银盐。53cmx41cm

牛畏予作品:
牛畏予(1927-),河南唐河县人,1945年春参加革命,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7年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宣传干事。1948年任华北画报摄影记者,后随二野南下,在西南画报工作,1951年初转业到新闻摄影局任摄影记者,任新华社华北分社摄影组长,北京分社摄影组长,1955年回到总社任中央新闻摄影记者,1973年调任对外组摄影记者。1978年任香港分社摄影组长,1982年离休。

新中国时期,女性相关的新闻摄影题材通常作为拍摄任务布置给女性摄影工作者,这也是新中国时期女性视觉形象的来源。作为为数不多的女性摄影师之一,牛畏予在新中国时期拍摄了广为传播的女性形象,如:何香凝、康同璧、裕容龄、赵青、张权、孙维世,以及1949年第一个三八妇女节、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等广泛的题材。

在新闻现场拍摄环境肖像,是牛畏予摄影生涯的主要特点。牛畏予所拍摄的《华罗庚》是新中国时期的代表性的人像摄影作品。此次展出的数十件肖像作品中,不但包括1955年全国美展中进行创作的画家于非闇、吴镜汀、王雪涛、陈半丁、姜燕等人,也包括牛畏予在50到60年代所拍摄的钱学森、茅以升、郭沫若、蒋兆和、齐白石、铁人王进喜等。

牛畏予的作品,更多的是各民族的普通劳动者。在40年的摄影生涯中,她的足迹踏过祖国的塞北江南、川藏高原、天山脚下,广收博纳,精心拍摄了许多广为流传的佳作。她曾重走长征的雪山、草地,4次到四川阿坝拍摄专题,2次到新疆,1975年在西藏做长达8个月的采访……在她所保留的10余本拍摄笔记中,我们能够发现她对于自己生涯的总结“倾注心血,饱含真诚”。


640 (5).jpg
牛畏予作品:毛泽东和亚非拉朋友在一起。1956年。明胶银盐。

640.webp (8).jpg
牛畏予作品:毛泽东投票。1954年。明胶银盐

640.webp (9).jpg
牛畏予作品:周恩来在南下工作团的讲话。1949年。明胶银盐

 

版权声明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本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Images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ICS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