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拍卖:传递摄影所涵盖的深层次历史与文化
影像拍卖:传递摄影所涵盖的深层次历史与文化影像拍卖:传递摄影所涵盖的深层次历史与文化 ——访华辰拍卖常务副总经理李欣 作者 谷疏博 来源 中国艺术报 “曾经有一位学者感慨:‘中国最好的摄影博物馆就在华辰拍卖,但是特别遗憾,仅存三天,三天之后,它们就各奔东西了。’但是我觉得不管怎么样,华辰的影像艺术品拍卖都是一个平台、一个窗口,能够把摄影文化以及摄影所涵盖的更深层次的历史与文化传递给大家,这是非常重要的。”华辰拍卖常务副总经理李欣认为,这是对影像拍卖意义的最好诠释。作为影像艺术品专场拍卖的策划人及运营者,李欣可以说是影像拍卖领域的开拓者。 从贸易跨界到文化领域的影像拍卖开拓者 李欣发现在上世纪末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凡是反映时代变迁、带有符号性和历史价值的中国摄影作品,感兴趣的都是外国人,他们很喜欢收藏这些作品。随即她开始为国内的摄影师在市场上提供一些帮助。“慢慢地,我便越来越关注和了解摄影以及摄影市场。一个偶然机会,一个朋友说到拍卖,我灵机一动问他‘摄影可不可以放到拍卖会上去?’他说‘当然可以啊!完全可以做的!’”
李欣很快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她拿出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观察影像拍卖市场,在亲临了大量拍卖现场后,她发现了一个问题——在拍卖会中,摄影作品寥寥无几。而后,李欣又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如果你想去找有年代的历史性摄影作品,就要到古籍善本的门类中寻找;如果你要看现代的摄影作品,就要到油画、雕塑的门类里去找。 “摄影最大的缺陷就是它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门类和市场。如果摄影永远处在一个从属地位,它没有未来,市场永远起不来,更多内涵永远不会被挖掘。我的经验告诉我,拍卖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平台,核心是做好服务,而我们恰恰缺失了这最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他们很难找到摄影作品。”李欣说。 “为什么不把影像作品放在一起,让所有喜欢爱好摄影的人都能集中到一个平台来?”李欣反复问自己,她开始策划举办一场影像拍卖,在与华辰拍卖董事长交流沟通后,他们决定做一个影像专场拍卖。2006年,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场影像艺术品拍卖专场横空出世,引起了巨大轰动,成为文化艺术界的重要事件,BBC、《纽约时报》等众多国外重要媒体更是争相报道。 “把心沉下来”是做文化应有的态度 自200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影像艺术品拍卖专场以来,华辰影像在对收藏文化的学术梳理和规范的市场引导下,举办了20多场影像专场,经手超过万件的藏品,总交易额超过了1亿元,发展成为目前国内外最具声誉的中国影像艺术品交易平台。老照片、纪实摄影以及当代摄影,一直以来都是华辰影像拍卖的三大主题。李欣比喻这三类照片就像昨天、今天和未来,三者缺一不可。华辰影像也形成了一套明确的定价体系:看藏品的艺术性强不强,看传播力和知名度,看一张照片能反映出来的文献价值,看品相。这四点构成了华辰影像定价的重点体系。“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有专门的学术委员会把关,确保拍品定价的准确性与权威性。”李欣说。
“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引领,沉下心来做好每一个细节,才会不断获得大家的认可。”李欣说。每一场拍卖会结束后的两个星期,他们就会在官网发布下一个拍卖计划;除了以往已经开拓的门类,还会挖掘一些新的门类;此外,提前一年到一年半就开始规划重大历史事件等纪念活动。“2014年3月举办的‘影像的占领:1894-1945日本侵华影像采集研究’预展,就是2012年着手开始规划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收到了很多这一时期的珍贵影像。这是国内第一个关于日本如何将摄影作为对华实行殖民主义侵略工具的主题性研究展览,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角度——真正从文化、历史更深层的角度,挖掘战争的细节和本质,在揭露日本由来已久的侵华战略野心的同时,更为中国历史、中国影像史和摄影史的研究和构建提供珍贵的资料和原版史料。所以说,这是一个基于充足时间的调研、挖掘、策划、研讨基础上的产物。”李欣说。 “‘用心’再简单不过的两个字,但要坚持实行真的非常不容易。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扶持文化的发展,强调要做文化大国。但是这两年,大家一味地急于去做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激进、浮躁等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拍卖市场一定会有泡沫进来,这个时候一定要警惕。做文化一定要经得起推敲,要沉淀,不能太浮躁,否则做出来的文化一定是‘伪文化’。但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的文化一定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的。”李欣呼吁。 甘做摄影文化发展的“铺路石” 从2015年开始,李欣在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艺术高校开设了一系列关于影像收藏的讲座和学术讨论,她告诉学生:“你们就是市场的未来,你们从现在起开始关注艺术史,然后结合摄影的学习,将来能有很大的发展。”在李欣看来,这个领域在高校的教学大纲中其实是缺失的,所以她希望今后能开设一门关于摄影市场管理方面的课程,从根源入手,在年轻学子中推广影像收藏与鉴赏的概念。同时,为了培养愿意从事摄影史及摄影文化研究的人才,华辰影像在五年前就开启了“影像艺术品收藏人才成长计划”,并在近年来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馈。
“这几年,我一直在致力于与中国摄影出版社合作,主编一本摄影收藏的工具书,这也是中国第一本摄影收藏的工具书,将于今年9月在上海影像博览会上首发。我也希望它能够引领着愿意从事摄影收藏及摄影文化研究的读者走入摄影收藏的奇妙世界,给予他们一些帮助和启迪。”李欣说。同时,为了扶持年轻的新锐艺术家,从华辰做影像拍卖开始,李欣便一直坚持拿出10%的份额留给当代影像,给予当代艺术家充分的发展空间,也让他们对未来更有憧憬和希望。 创新、坚守与引领:展望下一个十年发展 “由于摄影作品有一个特质,就是它直观,没有距离,无论知识水准有多高,文化背景有多深,照片一目了然就告诉你是什么,诸多因素导致市场越来越向这方面发展。我相信,未来摄影拍卖一年的拍卖业绩一定会突破亿元。而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消费模式也正在发生改变,华辰在未来的消费模式和销售手段上思考转型,会逐步转入数码网络时代,而且摄影的特质也决定它可以实现线上拍卖、交易。”李欣谈到华辰影像未来发展时说。 “除此之外,我自己还有两个愿景:上一个十年过去了,那么下一个十年又该走向何方呢?我始终坚信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一个锐意创新的民族,如果没有相应先进和深厚的文化作为根基,脚步是不坚实的。我相信在未来的十年里,我们一定能够建成一座代表国家标准的中国摄影博物馆,拥有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摄影史,随着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这部中国摄影史一定会走入到世界摄影史中去。这是我对未来十年的一个愿景。”李欣表示。“这个宏大的目标是需要个人、业界乃至国家共同倾力实现的,而作为一名从业者,我永远不会停下自己前行的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