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能值多少钱?摄影师,你真的了解摄影价值吗?
摄影作品值钱吗?
好了,以上几位单幅作品都以百万美元计的顶尖艺术家我们需要记住,他(她)们证明了照片是可以极其值钱的。但显然,这些作品的价格我们难以参照。
这张照片是杨延康准备用十年去完成的纪实摄影专题《藏传佛教》中的一张。
我们可以初步概括,一张(组)照片的价格大致由以下方面来决定: 以上图15x22.5cm规格的作品来说,不含装裱的价格是每幅照片1000元人民币,共有200个版数(加上其他规格,这幅作品的版数有526幅)。 也就是说,一个艺术家知名度越高,或者其未来越是被看好,其作品的评价及重要性越高,版数越少,制作等级越高,并且被艺术家签名和授权销售,作品的价格也越高,或者说收藏后潜在的升值潜力也越高。 当然,某些违背艺术价值规律的炒作和交易是不遵循这个规则的,我们在此不予讨论。 摄影作品具有收藏价值吗? 收藏见多了,但是关于摄影作品的收藏,很多人还是充满了质疑和疑问,因为摄影作品不像画作一样只有一个原稿。那么摄影作品是否还具有收藏价值呢? 我们先用事实说话,大家不妨在看电视剧及电影的时候多留意观察一下,片中很多镜头里都可以看到主人公家中、办公室里挂着一些摄影作品:
可见,在如今全球范围内的当代艺术市场中,人们对于摄影作品的喜爱程度逐年加深,购买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 自1980年代以来,摄影艺术市场的表现引人注目,艺术品投资家认为,尽管摄影作品的价格不断升高,但摄影市场的实际价值尚未被完全挖掘出来,不少作品的价值明显地被低估了。而这与大众对摄影的一些误解或浅显的理解是息息相关的。
照片是有生命的 比如古老的摄影技术,有一些老影像由于采用了古老的摄影技术,比如达盖尔银版摄影术、湿版摄影术等,当今已经几乎没有人懂得运用。这些古老技术反而成就了这些影像理所应当的稀缺性和重要性。自然,对这类影像的估价就会相应提高,并且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也会越来越大。 照片记载内容的稀缺性,当摄影技术不再是难题,那么用技术来提升摄影作品的价值变得不切实际,因此照片记载的内容成了决定照片价值的因素。像下面这些作品,由于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这些影像就成了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史料,随着时间的推移,照片的价值会越来越大。 1917年,四川省理县,时任杂谷屯守备的高益斋(藏族)与妻子索黛玉及孩子。
误解1:照片是可复制的,所以不值得收藏 许多人认为,照片是可以重复印制的东西,所以它的价值就不具备“孤本”的意义,不值得收藏。但是在这一点上,成熟的欧美摄影收藏市场早就给了我们提示:摄影作品的买卖可以参考版画的方式,通过控制印量(版数)来保证作品的收藏价值。 误解2:摄影太简单,按下快门就行 这种过于肤浅的理解严重阻碍了影像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在欧美和日本,影像艺术在市场上早已被接受,2006年纽约苏富比拍卖的王庆松的照片《跟我学》,以超过31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实在是给中国图片艺术家打了一针强心剂。而中国的影像艺术市场,从2001年才开始启动,而当代摄影作品出现在拍卖会上时,仅仅只有两件作品。
2008年伦敦佳士得秋拍中,作品《跟我学Follow Me》在“战后当代艺术日场(二)中国艺术品部分”中,以1175.1799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王宁德《有形之光——浮萍》,2013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售价约5万美元。
摄影作品价值的衡量是多方面的,拍摄时所处的年代、摄影师传达的思想、作品内涵及时代意义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一张作品的价值。摄影作品不仅有艺术价值,它们的历史文献价值同样不可小觑,而这种独特的价值是其它艺术品很难具有的。 艺术家王庆松:“摄影作品的价值还是在于,个人的态度要在大的文化背景中独立出来,通过造型语言和视觉效果传达出它的文化意义,综合呈现出摄影作品的收藏价值。 因为有这些偏见的存在,使得摄影作品收藏发展缓慢。 摄影作品收藏前景乐观 事实上,现在正是收藏摄影作品的好时机。摄影艺术品与其它艺术品相比,发展潜力更大,如果及时进入这个市场,也许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收到高质量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增值潜力十分可观。 斯蒂芬·伯洛夫在《收藏摄影作品的回报能有多高?》一文中对1987年到1997年间的美国摄影收藏与美国的股市投资进行了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