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能值多少钱?摄影师,你真的了解摄影价值吗?

2017-06-30 15:28 来源:中国人文地理 编辑:wangxin

摄影作品值钱吗?
摄影作品具有收藏价值吗?
不急,就这两个问题,
咱们慢慢说!
照片值钱吗?


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1498807927715400.jpg

彼得·里克的作品《幻影》2014年以78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3989万元)售出,成为全球最贵的照片。

1498807927510343.jpg

Rhein II(莱茵河二号),安德烈亚斯 古斯基Andreas Gursky(1999),430万美元

1498807927178768.jpg

Untitled #96(无题96号),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1981),390万美元

444444.jpg

Andreas Gursky(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99 Cent II Diptychon》(《99美分》)(2001),2007年2月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拍得335万美元。

1498807927134710.jpg

Alfred Stieglitz(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Georgia O’Keeffe (Hands) 乔治娅•奥基弗》 (1919),2006年2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拍得147万美元。

1498807926487445.jpg

Robert Mapplethorpe 《Andy Warhol 》(1987),2006年拍得64.32万美元。

好了,以上几位单幅作品都以百万美元计的顶尖艺术家我们需要记住,他(她)们证明了照片是可以极其值钱的。但显然,这些作品的价格我们难以参照。
照片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7777.webp.jpg

风中的“龙达”与孩子,西藏(2007)。杨延康 摄

这张照片是杨延康准备用十年去完成的纪实摄影专题《藏传佛教》中的一张。
它的销售信息是这样的:

12123131313.webp.jpg


“34.5×50.5cm该尺寸由艺术家本人银盐手工放制(相纸规格:ILFORD FB银盐紙基相纸)。
独家限量版作品;
博物馆收藏级品质;
每件艺术品均附有艺术家亲笔签名和唯一编号的收藏证书。”

我们可以初步概括,一张(组)照片的价格大致由以下方面来决定:
艺术家现有或潜在的造诣和影响力
作品的完成度以及艺术高度
作品的版数、版次
作品的制作输出工艺
作品的尺寸、媒材
作品是否被艺术家授权认可
……

以上图15x22.5cm规格的作品来说,不含装裱的价格是每幅照片1000元人民币,共有200个版数(加上其他规格,这幅作品的版数有526幅)。

也就是说,一个艺术家知名度越高,或者其未来越是被看好,其作品的评价及重要性越高,版数越少,制作等级越高,并且被艺术家签名和授权销售,作品的价格也越高,或者说收藏后潜在的升值潜力也越高。

当然,某些违背艺术价值规律的炒作和交易是不遵循这个规则的,我们在此不予讨论。

摄影作品具有收藏价值吗?

收藏见多了,但是关于摄影作品的收藏,很多人还是充满了质疑和疑问,因为摄影作品不像画作一样只有一个原稿。那么摄影作品是否还具有收藏价值呢?

我们先用事实说话,大家不妨在看电视剧及电影的时候多留意观察一下,片中很多镜头里都可以看到主人公家中、办公室里挂着一些摄影作品:

12131313.webp.jpg
书架上是 亨利·卡蒂尔-布列松 的摄影作品

13131313.webp.jpg
电影《偷心》里出现的摄影作品

13131313.webp (1).jpg
美剧《纸牌屋》里出现的挂墙摄影作品

可见,在如今全球范围内的当代艺术市场中,人们对于摄影作品的喜爱程度逐年加深,购买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

自1980年代以来,摄影艺术市场的表现引人注目,艺术品投资家认为,尽管摄影作品的价格不断升高,但摄影市场的实际价值尚未被完全挖掘出来,不少作品的价值明显地被低估了。而这与大众对摄影的一些误解或浅显的理解是息息相关的。

0.webp.jpg
画廊代理销售摄影作品

照片是有生命的
  照片承载的图像,并非隔绝于时空,而是随着它的观看者一起成长,它的生命长度便取决于被观看、被辨析、被珍藏的短暂还是久恒。
  照片进入数码时代以后,与之前的影像产生质的变化,不仅仅是被鲍德里亚所描述的拟像(Simulacra),大部分影像在它诞生的同时就死去了,再因为呈现介质的简单,在加速了图像的复制并扩散以后,又被迅速地消解。
  但总有一种图像会以另一种姿态,以生命体的方式被留存并以时间滋养,和我们一同成长。

640.webp (1).jpg

比如古老的摄影技术,有一些老影像由于采用了古老的摄影技术,比如达盖尔银版摄影术、湿版摄影术等,当今已经几乎没有人懂得运用。这些古老技术反而成就了这些影像理所应当的稀缺性和重要性。自然,对这类影像的估价就会相应提高,并且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也会越来越大。

照片记载内容的稀缺性,当摄影技术不再是难题,那么用技术来提升摄影作品的价值变得不切实际,因此照片记载的内容成了决定照片价值的因素。像下面这些作品,由于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这些影像就成了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史料,随着时间的推移,照片的价值会越来越大。

0.webp (1).jpg

1917年,四川省理县,时任杂谷屯守备的高益斋(藏族)与妻子索黛玉及孩子。


0.webp (2).jpg
1919年,河北保定,育婴堂收养的弃儿。

0.webp (3).jpg
济南,太庙里的香客。


对摄影作品的“傲慢与偏见”

误解1:照片是可复制的,所以不值得收藏

许多人认为,照片是可以重复印制的东西,所以它的价值就不具备“孤本”的意义,不值得收藏。但是在这一点上,成熟的欧美摄影收藏市场早就给了我们提示:摄影作品的买卖可以参考版画的方式,通过控制印量(版数)来保证作品的收藏价值。 

误解2:摄影太简单,按下快门就行

这种过于肤浅的理解严重阻碍了影像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在欧美和日本,影像艺术在市场上早已被接受,2006年纽约苏富比拍卖的王庆松的照片《跟我学》,以超过31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实在是给中国图片艺术家打了一针强心剂。而中国的影像艺术市场,从2001年才开始启动,而当代摄影作品出现在拍卖会上时,仅仅只有两件作品。


640.webp (2).jpg
《跟我学》,王庆松。120x300厘米, 2003年

2008年伦敦佳士得秋拍中,作品《跟我学Follow Me》在“战后当代艺术日场(二)中国艺术品部分”中,以1175.1799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640.webp (3).jpg

王宁德《有形之光——浮萍》,2013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售价约5万美元。


疑问:摄影作品的收藏价值何在?

摄影作品价值的衡量是多方面的,拍摄时所处的年代、摄影师传达的思想、作品内涵及时代意义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一张作品的价值。摄影作品不仅有艺术价值,它们的历史文献价值同样不可小觑,而这种独特的价值是其它艺术品很难具有的。

艺术家王庆松:“摄影作品的价值还是在于,个人的态度要在大的文化背景中独立出来,通过造型语言和视觉效果传达出它的文化意义,综合呈现出摄影作品的收藏价值。

因为有这些偏见的存在,使得摄影作品收藏发展缓慢。

摄影作品收藏前景乐观

事实上,现在正是收藏摄影作品的好时机。摄影艺术品与其它艺术品相比,发展潜力更大,如果及时进入这个市场,也许可以以较低的价格收到高质量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增值潜力十分可观。

斯蒂芬·伯洛夫在《收藏摄影作品的回报能有多高?》一文中对1987年到1997年间的美国摄影收藏与美国的股市投资进行了对比:
“让我们这样讲,自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以来,美国股市经历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十年‘牛市’。但假如你当时也在摄影图片市场进行了正确的投资,那么你得到的回报甚至会超越股市。” 

 

版权声明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本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Images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ICS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