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摄影家共话摄影作品版权保护与传承

2017-07-06 11:29 来源: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摄影公社 编辑:wangxin

7月1日,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地区的摄影家代表齐聚深圳,共同出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摄影作品研讨会。在本次研讨会上,“摄影作品版权保护”作为三个议题之一,引发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共话摄影作品版权保护与传承,共谋摄影事业繁荣发展,加强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成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摄影家们的共同心声。


会议现场周春桃摄影.jpg
会议现场  周春桃摄影

据中摄权协总干事林涛介绍,“摄影作品限量鉴证”项目即将申报国家标准,中摄权协在会前已经分别拜访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认证中心,这两个政府部门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完全有条件申报国家标准管理体系。这无疑是摄影界的一件喜事,摄影作品限量鉴证申报国家标准,将有利于提高限量鉴证业务的权威性和品牌价值,拓宽摄影作品传播和交流渠道,推动摄影收藏市场的发展,并且为追续权立法后维护摄影家的著作财产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钟永和640.jpg
台湾著名摄影家钟永和发言  张双双摄影

“做限量鉴证时要控制摄影作品的尺寸,以免不同尺寸版本的作品过多影响消费者的投资热情。”中国摄协理事、台湾著名摄影家钟永和介绍了他在台湾做摄影作品限量的经验,一幅作品一般最多做三个尺寸,分别为16×20(做10版)、24×24(做6版)、24×30(做3版),尺寸越大,版数越少,版税越高。

黄贵权640.jpg
香港著名摄影家黄贵权发言   张双双摄影

黄贵权先生介绍自己在香港做摄影作品限量鉴证的经验时特别强调,作者一定要在作品上签名,这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要注明版数和编号,并做好防伪。每一张摄影作品做三个防伪标志,一个贴在作品背面,一个贴在限量鉴证证书上,最后一个自己留存。让摄影作品限量变得“公开”、“透明”,使摄影作品也能在高端艺术品收藏市场上进行交易。

“摄影作品限量鉴证不仅有利于提升作品价值,也是摄影家保护自己作品的一个有力手段。”中国摄协理事、香港著名摄影家彭邦认为,摄影作品版权保护既是对自己劳动的尊重,也是对法律的敬畏。如果连摄影家都不在乎自己的劳动成果,又怎能奢望他人在乎呢?通过保护,形成震慑力量,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版权的良好氛围。

“香港回归20年来,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摄影家的版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林涛为此举出了一组数据:中摄权协会员从2008年成立时的百余人,发展到了今天的过万人,其中有台湾籍会员8人,港澳籍会员22人。刚刚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新会员中又有2位香港籍摄影家入会。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保护版权成为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摄影家的共同愿望和诉求。

“在版权保护方面,内地和香港可以加强合作,进行专题研究。香港版权制度中有很多成熟的方面值得借鉴。”中国摄影在线主编陈伟录先生就双方加强版权保护和合作提出了建议。中国文联权益保护部到中国摄协交流挂职的干部李丽从比较法的角度,对比了中国内地和香港在版权保护特别是摄影作品版权保护方面的异同,提高了大家对彼此版权保护制度的认知。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作为国家政府唯一指定的摄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摄影作品版权保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创新,在维护摄影著作权人的尊严、提高摄影作品的版权价值、推动修改《著作权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得到了摄影界的一致好评!”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桐胜先生在谈到中摄权协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时,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中摄权协在摄影作品版权保护方面付出的努力,摄影界有目共睹。

整个研讨会讨论热烈、交流充分、信息量大,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摄影家在摄影作品版权保护问题上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交流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乘着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东风,我们有理由相信,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摄影作品版权保护会满帆起航、再创辉煌。

 

版权声明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本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Images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ICS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