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之大爱者——简评《胡杨颂》摄影艺术展
作者 唐东平(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时值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华诞之际,由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主办的《“胡杨颂”——高占祥、李镇西摄影作品展》,在内蒙古美术馆隆重开展了,此次活动意义深远,非同寻常。不过,本文所将探讨的则将偏离于意义范畴的指向,但就摄影的爱好而言,作一番属于我个人不成论调的言说,不当之处,除主办者海涵外,还望诸位专家同行不吝指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摄影乐趣,不言而喻”。当然,不同的摄影人,自有不一样的乐趣。摄影界中,出于爱好者,毕竟是绝大多数。不可否认,大多数爱好者对于摄影与摄影艺术的理解,均缘自于摄影术发明一百多年来,大众传播在人们心目之中积聚、加深和放大后,所逐渐形成起来的难以磨灭的印象——摄影是一门艺术。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摄影只是一种手段(语言工具),一种可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语言工具),当然也包括可以达到艺术创作目的的手段(语言工具)。然而,我们究竟该从手段切入,还是该从目的切入,这就形成了摄影理论界完全不同的见解。摄影本体论者强调摄影的本味,也就是自身手段(语言)所形成的独特魅力,自“分离主义”之后,摄影师们更加热衷于发掘与完善摄影自身显现的与潜在的特质,“直接摄影”、“纯粹摄影”和“新客观主义”摄影,令人们对于摄影技艺在写实道路上的追求更加臻于完美,在大众传媒推波助澜的宣传下,并逐渐地衍化出了从业余摄影走向专业摄影的道路,众多爱好者从业余的追求开始,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专业地位。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当摄影技术与技巧的“红利”被用尽之后,当这些复杂的工艺流程、技术控制和技巧的运用,因为电子化、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介入,变得易如反掌的时候,摄影的乐趣与热情,也将由简易而烂熟的技术技巧层面,转向更加深入的意义探寻或反向的更为复杂的传统工艺方面的打捞了。可以说,对摄影的不同层面的爱好,派生出了对于摄影不同程度的理解,并将形成摄影的不同理念,而摄影的不同理念则终将决定摄影人不同的摄影价值取向和摄影的道路追求。 高占祥摄影作品 《一见雄狮百兽惊》
高占祥摄影作品 《一见雄狮百兽惊》 关于高老,想来谁也不陌生,他是位极具亲和力的文艺界的老领导、老前辈,集作家、诗人、艺评家、书法家和摄影家为一身,多才多艺,且极为勤奋,先后出版诗集、歌词集、论文集、书法集、绘画集、摄影集等著作73部,出版过《荷花大观》、《人生缩影》、《荷花魂》、《莲花韵》、《春兰幽香》、《百花齐放高占祥诗影集》和《菊花大观》等十多部摄影作品集。此次在《胡杨颂》中所展出的作品,景象奇特,意蕴深远,由于作者巧妙地使用了中国诗词艺术之中的古典意象,令画面极具象征意味,观赏回味间可以获得宏大开阔的想象空间,能在天地苍茫间展现奇崛,于日月峥嵘中铸就雄浑。作品既充分展现了直接摄影的魅力,又在影像语言表述层面上作出了自己的探索,如采用叠影来展现多个时空(尤其是想象空间)里的景象,形成影像语言里的暗示、隐喻与象征关系,极为自然地将摄影本来所具备的精确记录细节的写真写实本领,与作者心神世界里的写意心像相互地勾联统摄起来,有机地将一个个被摄物体塑造成了作者心目之中人格化与理想化了的艺术形象,胡杨因此被赋予了崭新的生命,如同一座座丰碑一般被矗立了起来。
另一位摄影家李镇西先生,为包商银行现任董事长、党委书记,首届感动内蒙古人物,曾在《财经科学》、《中国金融》、《经济评论》、《银行家》、《当代金融家》等学术杂志及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说起来算是个地道的金融企业家。然而,李先生对摄影情有独钟,逐渐地由高级发烧友成长为国内为数不多的谙熟传统工艺的摄影家,他曾两度在中国美术馆策划国际大师级的黑白摄影作品收藏展。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李先生使用专业技术型相机和传统铂钯印相工艺手工制作而成,这也将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与高老不刻意专注于技术过程而直接指向画面意义的做法不同,作为从技术手段切入艺术创作的摄影家来说,李先生所关注的与所展示的则是摄影技术的完美演绎,他再一次以自己的技术实力来证明了摄影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他的作品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既有完美的细节呈现,又有神秘的气氛营造,宏观打量与微观表述相得益彰。展览除了呈现“纯影派”式的黑白片经典风范之外,其彩色作品所展现的色彩、光影、质感和气势韵调方面的极致追求,也给本次展览带来了众多的看点。 一个本是文化界的老领导,一个本是商界的精英,他们各自因为摄影这一爱好而走上了同一条艺术之路,而竟然又因为喜欢拍摄胡杨走到了一起,并联手打造了一个共同主题的《胡杨颂》摄影艺术大展,这不是简单的巧合,但一切又在情理之中。摄影作为大众最为喜爱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早已深入人心,而以摄影事业来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地完善我们眼下的各项工作,并在摄影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地引导并提升大众的审美趣味,这样的摄影道路,显然还需要我们一代代摄影人以更加博大的爱心与更高格调的境界,去脚踏实地信心满满地潜心行走,此处讲究的是“牺牲”与“奉献”,而决不再是惟兴趣是瞻的“盲从”与“跟风”。 也就是说,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而言,眼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是——爱摄影,我们究竟该爱摄影的什么?显然,除了爱好摄影本身精美绝伦和无穷魅力的技艺、影像文本的认识价值,及其可能带来的种种荣耀与实惠之外,还有比它们更为重要的,并且直接决定摄影价值和推动摄影整体事业发展的“大爱”! 很显然,做一名摄影爱好者是简单的,而做一名摄影大爱者是不简单的。 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两位真正的摄影大爱者,为我们众多的爱好者揭示出了摄影爱好的另外一番深意——那是一条更为深远而宽广的摄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