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军事摄影记者必须勇往直前

2017-08-09 14:32 来源:中国摄影报 编辑:wangxin

作者 乔天富

微信图片_2017080914451512.jpg
1986年 千钧一发(老山前线) 乔天富 摄

战地摄影记者就是战士

在战争中,战地摄影记者在战争现场采集新闻,他们以生命为抵押,用图像记录战争,他们就是不带枪的战士。随着现代战争的高技术化和现代社会对获取战地新闻信息现场感的新需求,摄影记者遇到的危险更大: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交战一方的军队对敌方可以零接触、零伤亡,可摄影记者必须在现场采访,其伤亡概率系数,甚至可以超过掌握武器、扣动扳机的士兵。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2007年,仅死于伊拉克战争的战地记者就达172名。1999年北约发动科索沃战争,北约部队零伤亡,南联盟10名记者牺牲, 3名中国记者殉职。

我军的战地新闻摄影发端于抗日战争,平型关大战后,沙飞入伍,成为我军第一位专职摄影记者。尔后,他和吴印咸、石少华等一批摄影记者活跃在抗战一线,他们随部队冲锋,在战火中用生命拍摄,摄影作品成为鼓舞军队和人民抗战、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一批摄影记者牺牲在战场上。八路军摄影记者雷烨在反扫荡中牺性,《晋察冀画报》(《解放军画报》前身)遭日军袭击,赵烈、何重生、张梦华、史振才、李文治、陆续、孙谦、李明、韩栓仓等9名烈士牺性。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的老师、《解放军画报》前身《华北画报》记者孟昭瑞在前线采访,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幸免于难,和他在一起的另一摄影记者却被炸死了。1979年对越作战第一天,解放军报战地记者胡郁文胳膊被炮弹打断。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历史上,纪录片室先后牺牲6名摄影记者。

我陆海空军各部队的摄影干事、摄影员,在作战中一定冲锋在第一线,既是摄影员,又是战斗员。1979年对越作战,41军121师的谢勇豪在和越军特工队的战斗中英勇牺性。老山轮战拔点作战中,47军的摄影干事王红身负重伤,摄影员袁熙光荣牺性。

照片用生命和鲜血摄取

战地新闻摄影作品是摄影记者用生命和鲜血写就的,战地新闻摄影作品是摄影记者鲜血和生命的结晶。

我军战地摄影记者从抗日战争始,历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建国后历次保卫边疆、海疆的自卫还击作战,历经战场上血与火的锻炼考验,形成了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他们摄取的一批批优秀的战地摄影作品,载入了我党我军我国史册。这里,仅从两位解放军报的老摄影记者,我的老师韩荣志、郝建国的摄影作品和战地摄影采访经历说起。

222222.jpg
1949年 红旗直插太原城 韩荣志摄

解放军报社摄影美术处原处长韩荣志,1942年未满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6月,参加了八路军,抗战胜利前夕从事摄影工作,此后历任旅摄影员、晋察冀野战政治部摄影干事、十九兵团政治部摄影记者。在解放战争中,他参加过多次战役战斗的火线采访。1950年随十九兵团参加抗美援朝作战。1957年后,历任解放军报摄影记者、摄影组长、摄影美术处副处长、处长(正师职)。他拍摄的《红旗直插太原城》,记载了我军的英勇,也记载着他出生入死的经历。这幅作品中,隐约可见的太原城墙内外硝烟弥漫,强攻太原外围梅花碉的战斗正在进行,一战士抱着炸药包向敌军碉堡迂回前进并已接近碉堡外铁丝网,英勇的旗手扛着满是弹洞的红旗直扑敌碉堡以吸引敌火力,倾斜的画面,展示出此次战斗的激烈。作为战地摄影记者,韩荣志在火线采访中曾两次负伤,耳朵被震坏,一块弹片嵌入了他的左胳膊并和他相伴终身。

3333.jpg
1948年  摄影记者在火线  郝建国摄

郝建国离休前是解放军报的摄影组长,高级记者。1942年参加革命,1945年参加八路军,5月参加晋察冀军区第2期摄训班,结业后回冀中8分区从事专职摄影,参加了抗日战争大反攻、解放战争华北战场历次重大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地摄影采访。他拍摄于1948年6月北平昌平县上下店子战斗中的《摄影记者在火线》这幅名作,展现了正在进行的激烈村落战,不远处硝烟弥漫,地面上铺满爆炸后的残砖碎石,几米开外,战士们正冲锋向前。图的左边入画的是一名战士提着手榴弹的右胳膊;图的右侧,解放军晋察冀3纵队摄影记者袁苓正在火线上为冲锋的战士拍摄。这幅图片不仅拍摄出了战斗中我军战士的英勇无畏,更拍摄出了我军摄影记者在战斗中大智大勇的英雄姿态。就在这次战斗中,一块炮弹皮崩伤了郝建国的眼,伤及视神经。解放后,他用一只眼晴工作、摄影,84岁之后双目失明。

在保卫边疆、海疆的战斗中,我军一大批摄影记者和摄影干部奔赴前线战地摄影,他们是:李书良、胡宝玉、杨明辉、刘铁生、叶用才、吴森辉、李永安、钟肇程、莫迪生、段秋生、张建昌、梁巧辉、杨绍平……在我军最近的一场战争――对越作战云南老山前线轮战中,我军一大批摄影记者奔赴前线战地摄影采访,他们是:李前光、王建民、高伯海、王晋军、林庭松、孙振宇、林茂兰、江志顺、袁学军……

解放军报画报部原主任柳军当年在47军139师任摄影干事时随队参加云南中越边境老山轮战。1987年1月5日在47军组织的收复被越军占领的340高地拔点作战中,跟随第一突击队行动,赌命拍摄了一组战地摄影作品《不要忘记他们》(组照)。那次战斗第一突击队的30人,10人牺性,18人受伤。                                                                                                                        
战地摄影练就摄影记者基本功

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我当摄影记者后执行的第一次采访任务就是上战场。我清楚地记得,2月15日临行前,我的领导韩荣志找我谈话:“上战场不能畏缩不前!”我明白:这是他在向我宣布战场纪律。

此役,我参加了攻克越南同登、谅山的战斗,经历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我在战前24小时到达第一线阵地。2月17日凌晨开战,我拍下了我军炮火急袭,指战员踏着地雷阵突破边境的情景。次日凌晨,通过新华社的图片传真系统向北京发回第一批新闻照片和文字稿,这是所有参战记者中最早发回北京的第一批新闻照片。战役的第二阶段,我跟随作战部队向越南谅山敌后穿插,遭越军袭击,在枪林弹雨中,我摄下了《大炮上刺刀》、《攻克同登火车站》、《插向谅山》、《生俘越军》等战地新闻图片。

1986年春节前后,我第二次上战场,到中越边境老山前线战地摄影采访。在3个月的时间里,冒着敌人的炮火和随时可能遭到越军的袭击,以及踩响地雷的危险,跑遍了老山、八里河东山的前沿阵地。在猫耳洞和坑道中,伴着枪炮声度过除夕之夜。

军报记者这个职业要求我履行双重使命。军人的使命是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军人的生命属于祖国、属于人民。记者的责任要求我敏锐地发现新闻,以最快的速度报道新闻,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绝对现场是新闻摄影的特性,摄影记者是最危险的职业之一。直面危险是军人和记者的职业特点,当军事摄影记者必须勇往直前。

乔天富摄影作品

44444.jpg
2014年  海空雄鹰团飞行员紧急出航

55555.jpg
2013年 “红一连”官兵危楼抢粮(芦山地震)

666666.jpg
2000年 -50C度“北极”漠河防连哨兵 

版权声明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本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Images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ICS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