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国摄影史上数一数二的摄影家
艺术品收藏最为重要的是收藏艺术家和其代表作。接下来这几位摄影师被誉为“19 世纪中国蛋白照片市场的指标摄影家”,包括费利斯·比托、约翰·汤姆逊、托马斯·查尔德、威廉·桑德斯和中国摄影家阿芳,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被市场所认可,一来由于他们在中国摄影史上所具有的地位,二来出现了大量公开透明的交易记录。 费利斯·比托 费利斯·比托为早期世界摄影史上著名的战地摄影师,也是最早来亚洲和中国拍摄的摄影家之一。1860 年3 月,比托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的随军摄影师来到中国,拍摄了中国最早的战地影像和长卷照片,其中包括大沽战场、大沽口炮台、联军占领北京城的过程以及焚毁前的圆明园(业界考证实为颐和园),足迹遍及广东、大连、天津和北京,记录下了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中国。 费利斯·比托《通州燃灯塔》,1860 年 费利斯·比托《北海白塔》,1860 年 1863年后,比托定居日本,开设了日本最早的照相馆,对日本摄影有深远影响。美国的保罗·盖蒂博物馆(The J. Paul Getty Museum)是世界上著名的摄影收藏机构,它在2010 年前后举办“费利斯·比托:东行路上的摄影师”展览前,曾在全球收藏比托的原版照片,导致其价格的飙升。2006 年中国出现影像拍卖市场时,比托8×10 英寸原版照片每张的价格都在万元以下,还出现过2000—3000 元的交易价。2008 年瀚海上拍比托的《通州燃灯塔》,底价就定为8 万元;2012年保利秋拍,比托作品的起拍价为每张10 万元。2013 年4 月18 日,纽约斯旺摄影拍卖第6 号拍品,是比托的7 张中国照片,其中包含一张从北海公园白塔上向东南方向拍摄的《故宫和景山》两联张接片,估价5000—7500 美元,最后以16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11 万元)成交。第7 号拍品为比托拍摄的两幅两联张塘沽炮台接片(10×26英寸,25.4×66 厘米),估价3000—4500 美元,以6500 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4.5 万元)。而2013 年5 月伦敦苏富比“北京最早的全景照片”中有比托拍摄的18 幅影像共27 张照片,估价为10—20 万英镑,底价约合人民币93.5 万元,最后以约210 万元的价格成交,平均每张7 万多元。比托作为著名摄影家,其拍摄的19 世纪原版蛋白老照片是收藏市场上最为紧缺的资源,其定价权掌握在藏家手上。 约翰·汤姆逊 约翰·汤姆逊是中外摄影文化交流史中的“马可·波罗”,也是最早大量拍摄中国并在西方传播中国影像的摄影家之一。他不仅是风景和建筑摄影大师,也是人像摄影大师,其最重要的成就来自1868—1872 年在中国拍摄的系列作品,内容包括中国沿海港口和大城市,如香港、广州、福州、台湾、上海、天津等地。 选自《晚清碎影约翰·汤姆逊眼中的中国(1868-1872)》 回到英国后,汤姆逊致力于中国之行照片的整理和出版,在1873 年出版了刊有200 多张照片的著作《中国与中国人影像》(Illustrations of China and Its People),与早一年出版的《福州和闽江》(Foochowand the River Min)一同入选为摄影史上最重要的一百本画册。这两部书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国摄影集。汤姆逊的作品被国际著名博物馆和摄影美术馆所收藏,如大英图书馆、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大英博物馆、盖蒂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2013 年5 月伦敦苏富比拍卖会第202 号拍品,是汤姆逊的71张原版蛋白照片,估价7—10 万英镑,最后的成交价为13.45 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26 万元),平均每张1.77 万元。2017 年,华辰影像春季拍卖图录的封面为一组40 张汤姆逊的原版蛋白照片,估价达200 万元,平均每张5 万元。 托马斯·查尔德 他的摄影不论从构图、光线运用还是蛋白照片印制技术,都达到了很高水平。更为珍贵的是,托马斯·查尔德的照片一般都有其亲笔签名,且标明了时间和地点,有的照片背后还有其印章,印章上有手写编号,表明此张照片在北京系列照片中的序号。这些印迹为后人了解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和拍摄者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也为当下的摄影收藏提供了不菲的价值依据。 托马斯·查尔德《颐和园多宝琉璃塔》,19 世纪70 年代 同是2013 年5 月的伦敦苏富比专场拍卖会上,第193 号拍品是62 张19 世纪的蛋白原版照片,其中最少包括有18 张托马斯·查尔德于1880 年前后拍摄的北京原版蛋白照片,最终以1.625 万英镑成交(约15.2 万元)。同年5 月23 日海王村中国书店拍卖的33 张19 世纪蛋白照片,其中最少包括有十多张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圆明园照片,最终以57.5 万人民币元成交。目前查尔德作为中国影像收藏市场的指标摄影家其地位来自于2007 年华辰影像的交易记录,6 张圆明园原版蛋白照片以95 万元人民币成交,平均每张接近16万元,是目前19 世纪中国原版蛋白照片单张最高价格。2016 年,纽约的藏家开始举办“托马斯·查尔德原作收藏全球巡回展”。 威廉·桑德斯 威廉·桑德斯,英国人,被著名的东方摄影史学家泰瑞·贝内特称为“称霸上海照相业27 年、名列19 世纪在华最优秀摄影师之一的风云人物”。他1862—1888 年在上海开设森泰照相馆,拍摄的内容和题材众多,不过从留下的照片来看,桑德斯最大的成就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摄影插图师”。那时,桑德斯就开始依据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习俗,设计场景,雇用模特,摆布拍摄了一批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照片,如公堂、囚犯、吸食鸦片、小食摊、轿夫、马车……明末清初出版的很多图书,都大量采用了他的作品。虽然桑德斯当时拍摄这类照片的目的,是将照片作为商品销售给感兴趣的西方媒体和游客。但由于长时间地广为流传,这些影像在西方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客观上构建了一个时代西方人的中国影像记忆,也成为19 世纪中叶东西方视觉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一批影像。特别是出自桑德斯的手工上色蛋白照片,可作为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影像艺术品的经典收藏。桑德斯的作品被广泛收藏于欧美各大博物馆和摄影博物馆,是近年拍卖市场最为常见的作品。 1870年代,四名男乐师。 2011 年底,9 张桑德斯拍摄于19 世纪60 年代的10 英寸北京原版蛋白照片,在纽约斯旺拍卖行估价为3000—4000 美元,最后拍出了57600 美元的价格,折合人民币约为36.5 万元,每张超过了4 万元。但在国内的收藏市场上,桑德斯的代表作常常低于1 万元,是被市场严重低估的重要摄影家。 阿芳 阿芳(A Fong),本名为“黎华芳”(Lai Afong),19 世纪著名的中国摄影师。1859 年,他在香港开办的阿芳照相馆,是当时最有名的由中国人经营的照相馆,之后在广州开设了分店。阿芳因技术水平与外国同行无异而得到约翰·汤姆逊的称赞,他的照片也被清末民初的报刊广为刊登。虽然阿芳拍摄的照片带有比较明显的商业性,但他有关香港、广州的早期照片,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也成为中国摄影史上珍贵的影像艺术品,如《沙基大街》《广州万寿宫》《白云寺》等,也被广泛收藏于包括大英博物馆在内的国内外各主要博物馆、美术馆。虽然阿芳在1859 年已开设照相馆,但现存的藏品主要是19 世纪七八十年代由阿芳照相馆拍摄的作品,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可以收藏到的最早出自中国摄影家的照片,是影像收藏市场中的“蓝筹股”,有较高的成交率和相对稳定的成交价格。2006 年国内影像拍卖专场开设之初,常常出现低于3000 元的阿芳作品,目前不少作品的单价已逾万元,阿芳也成为目前19 世纪指标摄影家行列中唯一的中国人。 阿芳《广州商业街》,19 世纪七八十年代。 埃米尔·瑞斯菲尔德《女乐师》,约19 世纪70 年代 随着摄影收藏,特别是影像拍卖的持续,可能成为“19 世纪指标摄影家”的还有法国的路易·李阁郎、瑞士的皮埃尔·约瑟夫·罗西耶、美国的弥尔顿·米勒、英国的威廉·弗洛伊德(William Floyd)、丹麦的埃米尔·瑞斯菲尔德、日本的山本赞七郎,以及中国的香港雅真照相馆、福州同兴照相馆、上海耀华照相馆。目前这些摄影家或摄影机构代表作的价格都出现了一定的涨幅,但仍有很大的投资增值空间。 内容节选自《影像艺术品收藏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