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7 17:57 来源: 中摄协影像中文网 编辑: wangxin
“牵引线”李志良东莞制造摄影展
展期:2018年6月23日至7月9日
(9:00—16:30,周一闭馆)
地点:北京中国摄影展览馆1-2号展厅
在近日开幕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东莞制造”成为惹人注目的焦点。从赛场上的足球到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力神杯”纪念品、世界杯历史上第一款定制版官方智能手机、世界杯定制球衣造型钥匙扣都是来自“东莞制造”。
改革开放30年来,东莞以强盛的制造业闻名于世,造就了“东莞塞车,世界缺货”的神话,也迎来了“机器换人”“智能制造”的革命性变革。制造,正如一条牵引线,牵着东莞这座城市从贫走向富,又将引领着东莞走向更加现代的未来。作为东莞长安人,摄影家李志良先生一直用镜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多年来深耕于“东莞制造”题材的摄影创作,走访东莞大大小小的工厂车间,通过镜头不断地观察、思考和捕捉东莞制造业的发展和变迁,产生了大量出色的影像作品。
“牵引线”李志良东莞制造摄影展正是李志良先生用影像对东莞制造的一次梳理,试图在“中国智造”视野内重新讨论东莞制造的历史结构、艺术创造,视觉表现与城市复兴。
本次展览由中国摄影展览馆主办,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和东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将于2018年6月24日10:30在中国摄影展览馆举办开幕式,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领域专家学者将齐聚一堂,围绕“东莞制造”的艺术创作进行探讨。
展览前言
“牵引线”
策展人 崔波
2018年东莞作为地级市迎来了而立之年。相比于初期的野蛮生长,东莞产业形态已经转型升级为高技术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双轮驱动,或许依然是“世界工厂”,但内核已经升级为创新科技主导的智能制造。
这就是一个城市30年发展的影像截面,之说以用“牵引线”作为展览题目,一是因为制造是带动东莞产业转型的“牵引线”。其次是艺术家李志良先生深耕东莞,他用影像梳理东莞制造,为了城市发展提供牵引力的诠释。当志良先生用“牵引线”来呈现影像之后,其摄影作品在这里表现时间的概念,也表现时间与空间的交叉结合,关于东莞历史的、事件的等凝重的词语就成为了摄影作品最重要的品质描述。
我们在评价一个作品的结果时看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表达,表达的强度、深度和感人的程度,另一个就是艺术劳动量,不同的艺术创作有它特定的劳动含量,象绘画,是看得出一个画家三十年或者五十年的绘画功底的。摄影也一样,一张满意的照片,艺术家不知要进多少企业,看多少生产车间的流水线,等到一个好的时机拍摄下一张令人信服的照片,这是可以从照片中看出来的。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绘画作品的技巧是高超的,它可以用纯熟的绘画语言进行艺术表达。而当艺术家用影像表达时,会看到很多作品的影像显露出的是超现实的艺术形态,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作品在传达“空间就是力量”的过程,而照片本身呈现的功能其牵引力更大。
展览作品中会出现许多场景与人物的戏剧性冲突,正好是他梦寐以求的画面,不断地寻找自我和现实的关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牵引线”也拓展了志良先生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与想像。其作品不是过去与现在之间的线性运动过程,而是一种复杂的交融和互释运动,这种运动既促使我们在在记忆中搜寻现实的各种可能,也帮助我们在当下的问题中去思考历史的意义。事实上,他通过对于“东莞制造”的不断展示和介入,正是其文化困境和身份焦虑的一种体现。
艺术家李志良所看见的景象恰好如同一面镜子照射出我们内心世界的影像,是现实还是超现实?我们无法回答,一切答案都隐藏在照片之中,潜伏在生活里。
展出作品
李志良
广东东莞长安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理事,东莞首席代表处主任,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主编国内第一本镇域摄影志《长安摄影志》及个人摄影志《梁惠湘影像志》、《杨子江影像志》等,参与策划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全国摄影大展、中外摄影名家看长安、东莞制造摄影工作坊等。
2012年被中国摄影家杂志评为“陵水猴岛十佳摄影师”;
2014年成为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摄影作品版权鉴证第一人;
2016年古巴摄影作品《朗姆味道的印象》在第二届深圳国际摄影周主题展展出;
2017年《东莞制造》参加第七届大理国际影会展出,并获得最佳摄影师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