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7 15:37 来源: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摄影公社 编辑: junner
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19年08月07日 周三 总第206期
摄影——在这里更加得到尊重
【本期内容】
⊙首个知识产权行政检察研究和实践基地
⊙版权保护挑战机遇并存
⊙天津将实行作品著作权免费登记
⊙拍废墟竟定格出最惊心动魄的美
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行政检察研究和实践基地在京揭牌
来源 检察日报
日前,知识产权行政检察研究和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北京市检察院第四分院举行。该基地是最高检第七检察厅在全国检察机关设立的首个知识产权行政检察研究和实践基地。
据了解,该基地的设立,旨在充分发挥北京市检察机关的优势,创新工作机制,吸收检察系统内外理论和实务专家参与,加强与知识产权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协会团体的沟通,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检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参与知识产权行政检察一体化办案协作机制建设,组织业务实训、宣传教育、交流合作等工作,引领和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检察理论,为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检察专业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
最高检第七检察厅负责人告诉记者,设立该基地是为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行政检察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群众对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愿望十分强烈,新形势新要求下迫切需要把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检察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新理念新机制新举措的探索实践。
版权保护挑战机遇并存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日前在苏州举办的中英版权研讨会上,众多嘉宾就当下国际共同关心的版权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国际交流益处多 合作领域待拓展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认为,国际间需要加强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平衡有效的国际版权保护体系。“中国一直坚定推进版权保护,愿意同各国交流、分享版权制度发展和版权保护运用方面的信息、经验。”
英国知识产权局版权与知识产权执法司司长罗斯·林奇认为,中英双方需要在保护创意内容方面建立合适的长效机制。
五洲传播出版社副社长荆孝敏认为,在数字出版的趋势下,传统出版业需顺应潮流的变化,共同搭建国际合作的平台。荆孝敏希望在新业态的环境中,在新技术的驱动下,传统出版单位能与国际同行有更多的合作,“这种合作不应局限于传统出版领域,还应该出现在新兴出版领域里,为读者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体育赛事讨论热烈 判断有无独创性是关键
在有关体育赛事是否受版权保护这一议题上,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陈绍玲认为,进行相关保护行为前须厘清一些基本概念。她认为竞技体育是没有版权的,因为竞技体育强调的是速度、力量和技巧,跟《著作权法》所保护的独创性没有关系。但是围绕竞技体育产生的作品是有版权的,“竞技体育本身的技巧与独创性地展示竞技体育动作的技巧不是一回事,所以贝克汉姆踢球的动作如果被拍摄成照片,是可以作为摄影作品获得保护的。”
那么独创性到底该怎么判断呢?陈绍玲表示,所有的作品都应该有独创性表达,如果没有独创性表达,比如过于简单或者已经存在的表达,是不包含任何独创性要素的。
在有关体育赛事的诉讼上,锦天城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董文涛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认真地遴选诉讼理由;其次,权利方要理清权利授权链条,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诉讼。
人工智能带来新挑战 如何规制成焦点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徐海认为数字环境下版权保护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人”,尤其是现在出现了人工智能,这对现有法律提出了挑战。
罗斯·林奇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人工智能可能会给知识产权带来新的挑战,为此,各国未来都应该考虑是否出台相关的监管条例,去规制人工智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用,以保障权利人的隐私权。”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法务副总裁、法律与知识产权部经理朱静对此表示赞同。她表示,英国于1988年正式颁布了《版权设计和专利法》,对于计算机创作的作品在法律上予以最终认可。同样,英联邦国家也认可人工智能创作作品的可版权性。在美国,由机器独立完成且缺乏任何人为创造性投入和参与的作品无法进行登记。也就是说,要想让机器创作的作品有版权,必须要有人的参与。
那么中国对于人工智能版权保护的态度如何?朱静举了一个案例:北京菲林律师事务所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一案中,法院认为自然人创作完成仍应是构成作品的必要条件,由于完全由数据库产生的分析报告并不是由自然人创作的,所以不具有版权。
虽然法院裁定分析报告不构成作品,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进入公共领域供公众自由使用。朱静说:“中国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可以用邻接权予以保护。”
天津市将实行作品著作权免费登记
来源 天津日报
自今年8月1日起,天津市版权局将对全市范围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的十三类作品(不含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予以免费登记。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高著作权人版权保护意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曲艺作品、舞蹈作品、杂技艺术作品、美术作品、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图形作品、模型作品等十三类作品可以申请著作权登记。
据悉,申请登记的作品应具有独创性和一定的文学、艺术、科学价值并符合作品登记手续要求。凡户籍在天津市的公民及在天津市注册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都可申请对其创作的作品著作权进行免费登记。凡违反宪法和法律、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作品不予登记。
六年间,他只拍废墟,竟定格出最惊心动魄的美
来源 摄影世界
说到废弃的建筑物你会想到什么?断壁、杂草、灰尘,亦或是成堆的垃圾?
然而,在詹姆斯·克尔温(James Kerwin)的镜头下,这些废弃建筑物却呈现出了一种令人无法忽视的寂静之美。
现居英国的詹姆斯·克尔温不仅是一个废弃建筑的城市探险家,更是一位摄影师。
他将镜头对准了法国、意大利和东欧一些偏僻地区被遗忘的建筑物,尤其喜欢拍摄荒废的收容所、小教堂和别墅宅邸。
在克尔温全新的视角下,这些建筑物在他的照片中呈现出了未知的可能性。
对于大多数城市探险家来说,探险是第一位,记录是第二位。但是对于克尔温来讲,这两者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主要的兴趣是摄影,但与此同时,我也很爱在旅途中创造经历和回忆。”
“而最棒的则是,拍摄时这些建筑物带给我的宁静,”他说,“一旦进入这些废弃的建筑物里面,喧嚣便立刻远离了我。没有嘈杂的噪音,没有人购物、大喊大叫、玩手机、打电话,一切都是那么安静。”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些被他定格的美丽瞬间。
“颓废”(Decadence)系列
该系列是克尔温拍摄荒废建筑物的第一系列作品。2013 年后期于英国开始拍摄,2014 年转至欧洲,直至 2015 年初完成。
“被忽视”(Neglected)系列
克尔温第二系列作品,拍摄地点横跨欧洲,包括波兰、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主要拍摄对象为废弃的宫殿和宏伟的建筑物。
“神的家”(Domum Dei)系列
在第三系列中,克尔温将欧洲各地许多已经被人遗忘的荒废教堂和礼拜堂捕捉入镜,拍摄范围横跨韦尔斯、英格兰、法国、葡萄牙、意大利和波兰。
“蔑视”(Scorned)系列
第四系列拍摄于 2017 年,拍摄地点还是在欧洲,尤其是英国、葡萄牙、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克尔温主要将目光集中于宏伟的建筑物,比如说会堂、舞厅、集会点或宅邸。
图片来源:https://www.jameskerwin.uk/
【版权声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号ID、二维码
3.转载文章标题加上“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字样
4.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协办。
《摄影公社》是本会为全国各地首席代表和会员及摄影家服务的信息平台。
本刊每周三发布一期。欢迎大家来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9781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12条48号(100007)
【更多内容】
请登陆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官方网站www.icsc1839.org 或关注icsc1839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