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藏到专业保管

2020-02-13 16:38 来源:中国摄影报 编辑:junner

2006年,华辰秋季拍卖会影像专场以245万元的成交额成功落槌。作为中国第一次举办的影像拍卖专场,拉开了国内影像收藏关注度的大幕。拍卖中,徐肖冰、侯波、袁毅平等不少名家拍品都使用了艺术微喷制作。彼时,艺术微喷作为一种全新的高端收藏级影像数字输出方案,逐步在国内各地影像工作室及专业影像机构广泛使用。
       十多年过去了,从最初的许多人质疑“照片也能收藏?”,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机构、策展人、摄影师以及藏家投身参与到影像收藏的市场中来。近几年,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大理国际影会、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画廊展、映画廊摄影小集及辽宁、长安分展成功举办,让人不禁感叹摄影收藏的春天到来了。除了普及面越来越广、覆盖人群越来越多,影像收藏的高端市场也是成绩喜人。今年的大理国际影会上,摄影师胡国庆交易成果颇丰,引得掌声。
       国内影像收藏行业的发展,为从事专业输出、装裱、保护的企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品唐也是其中之一。因为看好国内高端的影像收藏市场,2014年我创办了品唐艺术微喷。在创立之初,品唐艺术微喷定位高端,提供影像输出、无酸装裱、展览、影像作品代理、博物馆级保管等解决方案。
       服务影像市场多年,见证了收藏行业的蓬勃发展,然而对市场了解得越深,我们越不禁反思:对于收藏级影像作品的保护,要走的路还很长。目前国内影像作品的专业保管领域标准尚不完善,缺乏严格的准入门槛,许多不具备资质的小作坊降低了市场水准。以国际标准为例,Fine Art Trade Guild(英国艺术贸易公会)是当今世界上艺术品印刷、装裱、框业的权威认证机构。其制定的国际标准分为五个装裱等级,其中最高级别为博物馆级,其次依次为保护级、鉴赏级、经济级和最低级。遗憾的是,在国内装裱市场,相当部分的影像作品装裱级别在鉴赏级以下。
       我们不只一次遇到带着装裱出现问题的作品前来返工的客户。花费重金在拍卖会或是画廊购得大师的影像作品,拿回家放置一段时间出现各种问题。有一次摄影作品竟是直接贴在夹板上,对于作品装裱级别、是否无酸处理,藏家更是不知其所以然。发黄的卡纸沾染在相片上无法完全复原,令人惋惜不已。在常年高温潮湿的南方,更多影像作品处于毫无保护措施的危险境地。
       此外,高级人才的缺乏也制约了收藏级影像保护市场的发展。影像作品的装裱不同于传统艺术形式,真正收藏级的装裱还需要根据影像画面的题材、风格选择合适的整体装裱方案,这就要求装裱人员具备一定的影像素养,能够“读懂”摄影师想表达什么,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目前,在国内输出、装裱领域获得评价较高的机构,创始人或技术负责人多在艺术领域多年或是摄影科班出身。
       尽管面临诸多问题,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培养出了迅速成长的客户群体——不久前还对艺术微喷毫无了解的用户,没过多久已经开始和我们讨论使用进口无反射玻璃。毕竟,收藏级的装裱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体验过的用户无不对那种精益求精的细致记忆犹新。越来越多用户愿意系统学习和了解影像收藏保护的相关知识,并为作品选择相应等级的保管方案。(张三丰)

版权声明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本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Images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ICS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