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21年01月27日 总第279期

2021-01-27 16:52 来源: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摄影公社 编辑:wangxin

摄影公社.jpg

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21年01月27日  周三 总第279期

摄影——在这里更加得到尊重

【本期内容】

⊙推动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

⊙解决版权问题离不开好的法律环境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传奇的马格南图片社创始人




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动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


来源 新华社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日前共同印发《关于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的通知》,旨在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知识产权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建立高效便捷的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通知明确,建立“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最高人民法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协调推进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建设,畅通线上线下调解与诉讼对接渠道。

通知明确,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同本级人民法院建立协调机制,指导全国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全流程在线调解、在线申请司法确认或调解书等诉调对接工作,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通知还明确了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信息的采集和管理、特邀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确认、在线诉调对接业务流程、强化在线音视频调解和加强调解工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内容。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建立工作机制,持续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积极完善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解决版权问题离不开好的法律环境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对于传媒与文娱业来说,作品是一切的核心与起源。无论在哪个时代,优质内容总是稀缺的,真正的好作品才能够吸引受众,从而使作者、平台的价值得到升华。但是,怎样合理合法使用别人作品、自己的作品被侵权了该怎么办,这些问题也始终伴随着传媒与文娱业的发展。

透过2011—2020年这10年间的中国十大传媒法事例可以看到,随着传媒与文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版权的价值越发凸显,与此同时,相关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2011年,贾平凹、韩寒等近50位作家联名签署的《“3·15”中国作家讨百度书》,促使百度文库版权合作平台上线。2017年,网络游戏《奇迹MU》与《奇迹神话》著作权侵权与不正当纠纷案是全国首例通过裁判的方式认定网络游戏整体画面构成类电作品的案件。2018年,抖音诉伙拍短视频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作为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和宣判的第一案,采用了区块链存证的方式举证并获得采信,成为智慧法院建设的代表性案例……

对历年传媒法事例的梳理与回顾也可看出,热门互联网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而每出现一种新类型互联网产品,如何界定其创作是否属于作品等问题往往都会引发社会热议。立足当下,回看彼时,有争论出现其实对问题的厘清大有裨益,因为人们是在对新事物的剖析中逐渐达成共识,那些有开创性的案件为之后的类似案件审判提供了参考,更重要的是,这些司法判例最终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让行业向更明晰、更规范的方向不断前进。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像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面版权问题仍在讨论中,因疫情影响而大量增多的线上授课、线上办公过程中隐藏的版权侵权风险同样值得关注。

即便如此,万变不离其宗,解决版权问题仍需多方支持,共同营造更好的版权环境。从版权管理层面来看,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启动的“剑网行动”对新闻作品的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强,“剑网2019”专项行动将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版权专题保护列为重点整治的第一项,通过行动严厉打击未经授权转载主流媒体新闻作品的侵权行为,严肃查处自媒体通过“标题党”“洗稿”方式剽窃、篡改、删减主流媒体新闻作品的行为,依法取缔、关闭非法新闻网站(网站频道)及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等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剑网2020”专项行动则明确提出“加大新闻作品版权保护力度”……这些措施都为传媒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助力。传媒与文娱界从业者组成版权保护联盟的例子越来越多,反侵权盗版的声音越来越响,力量也越来越大。同时,越来越多的司法审判实例也告诉我们,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为解决存证难等问题提供了更优的解决方案,科技进步让人们更有理由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期待2021年传媒法与文娱法事例的备选项中,能出现更多展现版权保护进步的实例。




国家网信办修订《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发布施行


来源 中国网信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1月22日发布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自2021年2月22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发布《规定》旨在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的依法监管,促进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原《规定》自2017年10月8日施行以来,对依法规范公众账号信息传播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呈现出专业化、组织化、商业化等诸多特点,原《规定》在施行过程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适应形势发展进行修订完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原《规定》。《规定》共23条,包括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内容和公众账号管理主体责任、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信息内容生产和公众账号运营管理主体责任、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分级分类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及行政管理等条款。

《规定》强调,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公序良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用户提供向上向善的优质信息内容,发展积极健康网络文化。《规定》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注册运营公众账号,生产发布高质量政务和服务信息,满足公众信息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规定》要求,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要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公众账号分级分类管理、生态治理、著作权保护、信用评价等制度,健全公众账号注册认证、资质审核、主体公示、动态核验、运营推广等管理措施,完善网络谣言等违法违规信息预警发现和处置机制,全面加强平台公众账号信息服务行为的基础管理和过程管理,切实维护平台内容安全、账号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规定》提出,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履行用户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内容和账号安全审核机制,加强内容导向性、真实性、合法性把关,依法依规管理运营账号,以优质信息内容吸引公众关注订阅和互动分享,不得从事恶意注册账号、编造虚假信息、煽动极端情绪、剽窃原创作品、实施网络暴力、进行敲诈勒索、买卖交易账号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账号内容安全和清朗网络空间。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强调,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平台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切实履行责任和义务,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身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乔治 · 罗杰:传奇的马格南图片社创始人


来源 摄影函授学院


 

1.jpg

George Rodger

乔治·罗杰

1908-1995

英国摄影师

马格南创始人之一


乔治·罗杰在童年时就相当向往旅行与航海探险,17岁时他参加了英国海军,在世界各地航行了两年时间,这时他第一次尝试抓拍异国摄影主题。19岁之后,罗杰曾在美国住了几年,最后又回到了英国,在BBC担任摄影记者。

1939年,他离开BBC成为自由摄影师,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开始受到纳粹的轰炸,在战争当中,罗杰的纪实摄影开始被美国的生活杂志采用,随后他更被生活杂志社聘为随军记者,但仍保有他独立摄影师的身份,他的战争纪实照片曾被生活杂志、Picture Post和The Illustrated杂志刊登过。

乔治·罗杰是从喀麦隆、苏丹和乍得开始当战地摄影记者的,他曾横越撒哈拉沙漠到埃塞俄比亚报道英国沙漠军团对抗非洲军团"沙漠之狐"隆美尔。后来罗杰就从埃塞俄比亚一路跟着英国军队去到开罗、叙利亚、伊拉克、印度。

1942年1月,罗杰报道了飞虎队在缅甸协助当地抗日的经过,他在仰光战区目击了空战,忠实地用镜头报道出飞虎队的勇气和信念,1942年3月30日美国的生活杂志一口气刊登了近30张罗杰的摄影图片,随后缅甸仰光沦陷,罗杰来不及逃出,后来用徒步的方式从印度边界逃出。

1942年8月10日,罗杰成为生活杂志的全时摄影师,杂志社封他为该年度旅行距离最长(75000英哩)的战地摄影记者。二次大战期间,罗杰随着盟军通过北非、西西里岛、意大利,并报道了知名的诺曼底登陆,巴黎与布鲁塞尔的解放。

他跟随英军一直到德国正式投降,他是第一个进到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拍摄的摄影记者。二次大战之后,罗杰加入了反战运动,誓言不想再报道任何战争纪实。

罗杰在1947年与其他知名摄影师一同成立马格南图片社后,将战时经过非洲所拍摄原始部落的照片整理,特别是非洲的游牧民族和马赛人照片。一直到70岁时,他都保持着对非洲的高度热爱。他曾在牙买加定居,并多次旅游拜访撒哈拉沙漠中的图瓦雷克族、缅甸的纳卡人。

罗杰忠实地纪录和报道了相当多原始部落的庆典、习俗,以及他们被现代社会影响的变化。1985年,他获得在莫斯科举办的世界和平纪实摄影一等奖。1995年,他以高龄87岁过世于英国肯特郡家中



【版权声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号ID、二维码

3.转载文章标题加上“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字样

4.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协办。

《摄影公社》是本会为全国各地首席代表和会员及摄影家服务的信息平台。

本刊每周三发布一期。欢迎大家来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9781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12条48号(100007)


【更多内容】

请登陆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官方网站www.icsc1839.org.cn 或关注icsc1839微信公众号

 

11.jpg

版权声明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本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Images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ICS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