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21年01月20日 总第278期
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21年01月20日 周三 总第278期 摄影——在这里更加得到尊重 【本期内容】 ⊙“剑网”行动删除侵权盗版链接323万余条 ⊙社会各界积极建言“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 ⊙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表决通过 ⊙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手动对焦? “剑网2020”专项行动共删除侵权盗版链接323万余条 来源 央视网 1月15日,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四部门在北京通报了“剑网2020”专项行动工作成果。 据悉,自2020年6月以来,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0”专项行动。各级版权执法监管部门不断加大版权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视听作品、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在线教育等领域的侵权盗版行为,着力规范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知识分享等平台的版权传播秩序,共删除侵权盗版链接323.94万条,关闭侵权盗版网站(APP)2884个,查办网络侵权盗版案件724件,其中查办刑事案件177件、涉案金额3.01亿元,调解网络版权纠纷案件925件,进一步净化了网络版权环境,使我国网络版权秩序进一步规范,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还联合通报了“剑网2020”专项行动十大案件。涉及江苏淮安“2·22”销售侵权盗版图书案、上海“3·12”涉嫌制售侵权盗版图书案、河南开封谭某某等涉嫌销售侵权盗版教辅案、广东江门杨某某等侵犯影视作品著作权案、辽宁丹东苏某等涉嫌销售侵权盗版教学课件案、江西南昌“0791DJ音乐网”侵犯音乐作品著作权案、安徽滁州程某某等涉嫌侵犯软件著作权案、湖南岳阳“3·25”侵犯网络游戏著作权案、北京优宇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案、上海犀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侵犯摄影作品著作权案。 社会各界积极建言“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消息,“建言献策‘十四五’知识产权谱新篇”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共收到建议达10万余字。 为编制好“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0年6月起,开展了“建言献策‘十四五’知识产权谱新篇”活动,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官方微博、抖音平台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问计于民。参与建言献策的既有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管理人员,还包括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 据介绍,建言内容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创造、服务、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如山东省青岛市赵金华、湖南省常德市张红照、山东省济南市方传保、湖北省武汉市张柳、武汉大学邓社民、广西师范大学陈宗波等人士提出了“提高我国企业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健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完善以知识产权为议题的国际对话与协作机制”“加大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普及力度和范围”等意见建议。这些建议内容详实,既有顶层谋划,又有具体措施,为“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的编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据悉,国家知识产权局始终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编制中来。对于所收到的建议意见,“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编制组将认真研究、充分吸收,推动“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编制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表决通过 2021年3月1日起实施 来源 澎湃新闻 2020年12月30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将自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介绍, 本次立法一是确立“严保护”政策导向,明确对关键区域、重点环节开展专项行动和联合执法,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加大侵权赔偿力度。 二是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行政、司法保护,借助新技术推动知识产权治理创新,探索形成行业组织、仲裁、调解、公证服务等多方参与的共治模式。 三是优化“快保护”衔接机制,立足快速审查、快速确权、案件移送以及跨区域协作等工作机制,推进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维权服务。 四是塑造“同保护”良好生态,强化国际交流合作,完善海外风险预警和维权服务,平等保护国内外各类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 鉴于知识产权保护涉及的部门众多,为统筹各相关部门职责,形成知识产权整体保护格局,《条例》明确市、区政府应当建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具体工作由同级知识产权部门承担;明确了知识产权、版权、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职责。同时,明确上海要推进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会商和信息共享,加强与其他省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互助。 为加大行政和司法保护力度,《条例》明确了一系列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如,明确推进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要求知识产权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知识产权侵权集中领域和易发风险区域的监督检查,明确知识产权相关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开展调解;明确人民法院推进知识产权案件民事、刑事、行政“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建立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人民检察院探索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等。同时,条例明确要求上海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衔接机制,要求知识产权相关管理部门对涉嫌犯罪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应当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手动对焦? 来源 摄影世界 尽管时下的自动对焦已经有了非常高的精准度以及对焦效率,但在某些场合下手动对焦依旧是最佳的对焦方案。自动对焦并不是万能的,比如相机有时会对焦到拍摄主体以外的地方,或者在光线较差或是场景对比度较小时,相机自动对焦出现失误的可能性也会大大提高。 在这些情况下,镜头会反复在最近对焦距离和无限远之间来回对焦,也就是摄影老手们常说的“拉风箱”。在尝试几次之后如果还是无法确定对焦点,相机就会“放弃”这次对焦。 自动对焦拍摄 手动对焦拍摄 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拍摄时如果前景出现树枝、窗框这一类障碍物,自动对焦系统就很有可能对焦到这些距离相机更近的物体上,而非远处的主体。相应的,移动中的主体也会给自动对焦系统带来不少麻烦,如果拍摄主体不断变换位置或者背景中有干扰物出现,对焦准确率会更低。 在这种情况下,手动对焦反而能有更高的效率。在自动对焦无所适从的时候,你可以使用手动对焦来设定焦点,除非你再次改变,这种情况下对焦点是不会改变的。这样一来,对焦的稳定性就大大提升了。当然使用手动对焦也无法保证百分之百成功。如果只使用单反相机的光学取景器,很难确定手动对焦是否准确。这时就需要开启实时取景模式,并使用对焦辅助功能,比如局部放大。这项功能在微距以及风光摄影中是非常常见的。 使用手动对焦 虽然现代相机都拥有非常精密的自动对焦系统以及动辄几十几百个的对焦点,但是它们同样拥有辅助手动对焦的功能。 自动/手动切换 大多数现代镜头都拥有自动和手动对焦的切换开关。如果在自动对焦模式下强行旋转对焦环,镜头会有损坏的风险。 实时取景放大功能 使用,此时屏幕的实时取景功能便派上了用场。实时取景中的放大功能则更是炙手可热,用户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对细节部位进行精确对焦,例如在微距摄影中高倍率放大之后手动对焦完成拍摄。 手动对焦辅助 很多相机在实时取景模式或电子取景器中加入手动对焦的辅助功能。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对焦峰值”功能,这曾经是高端摄像机搭载的功能,现在越来越多静态相机也开始使用了。还有的相机则通过电子取景器模拟胶片相机的裂像屏对焦功能。 三种镜头 在手动对焦方面,并不是每支镜头都一样的。以手动对焦的类型区分,目前在产的镜头可以分为三类:可以通过自动/手动对焦切换对焦功能的镜头;可以在自动对焦模式下直接进行手动对焦的;以及纯手动对焦镜头。
纯手动镜头并不像听上去那么无法接受。比如微距摄影、静物摄影、风光以及星空拍摄都对自动对焦性能没有太大的要求。而且通常情况下纯手动镜头的价格更具性价比,三阳、老蛙都是不错的选择。 全时手动对焦有一些镜头具备全时手动对焦功能。即使是在自动对焦模式下,使用者也可以转动对焦环进行手动对焦,无需切换自动/手动对焦功能。 自动/手动对焦切换镜头有一部分镜头必须在拧动有些镜头的对焦环之前,用户需要先将对焦选择器切换到“手动”模式下才能进行手动对焦。不同的镜头还有不同的对焦设定开关——比如这支尼康镜头,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对焦设定。 什么情况下使用手动对焦 在很多情况下,自动对焦能够达到非常高的对焦成功率 ;但在另一些时候,手动对焦反而能大大提高你的拍摄效率。 有不少类别的摄影非常适合手动对焦。比如节奏较慢的风光摄影,拍摄者一般都有大把的时间调整构图,将相机架在三脚架上,使用实时取景功能进行对焦。此时相机和镜头都被设置为手动对焦状态,所以对焦点不会自行改变,每张照片的对焦位置也都是相同的。这对于后期中的拼接、景深合成以及HDR处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风光摄影中,摄影师通常会使用小光圈获得足够大的景深。在上图场景中非常适合使用诸如超焦距这样的手法,让前景和背景都足够清晰。在超焦距对焦时,可使用手机APP辅助,只需输入相应参数即可获知景深信息。 通常微距摄影在近距离拍摄微小物体时,即便是使用单点对焦,对焦点也很有可能无法达到所需的对焦精度,很难保证得到准确的对焦结果。此时使用实时取景放大功能以及采取手动对焦是最精确的解决方案。 体育摄影中即便是旗舰相机上的自动对焦系统,在跟随高速运动的物体时也会有失准的时候。使用手动对焦提前对焦到主体将会出现的地方能够提升拍摄的成功率(陷阱对焦)。比如在拍摄汽车运动时,赛车在赛道上出现的位置通常是一致的。 视频拍摄 在静态相机视频拍摄能力井喷式提升之前,这类相机是无法在拍摄视频的时候对拍摄对象进行跟焦的。虽然现在相机的视频对焦能力已经有了长足的提升,但手动对焦依然是保证素材焦点一致较为稳妥的方案。 有时候自动对焦失效的时候有时候你不得不使用手动对焦…… 在某些情况下,自动对焦系统也会无能为力——比如弱光环境,或者拍摄场景中没有足够的对比度;透过玻璃等障碍物进行拍摄也会影响自动对焦系统的表现。 前文我们也说到实时取景很好用但是也并非完美。除了加大电量消耗之外,这种对焦方式对于相机的稳定度要求非常高,所以它更适合于使用三脚架拍摄的场合。另外在阳光较为强烈的场合下,屏幕的反光也会让现实的内容难以看清。 相比单反相机,无反相机搭载的电子取景器(EVF)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和光学取景器不同,电子取景器可以视作是一块小LCD屏幕,与相机传感器相连,能够显示实时图像,就像实时取景模式下的机背屏幕。不过相比于使用屏幕拍摄,电子取景器在强光下有好得多的取景体验,同时不会影响持机姿势,能够保证更高的手持拍摄成功率。当然,无论是哪种对焦方式,在对焦之后移动相机都会造成焦点偏移,影响最终的成片效果。 电子取景器拥有和单反相机实时取景模式下相同的对焦辅助功能(峰值,数码裂像等),所以拍摄者无需改变拍摄姿势便能进行高精度的手动对焦。相比光学取景器,电子取景器中的景深预览也更加方便(在使用景深预览功能时,光学取景器会变暗),而电子取景器的亮度则不会改变。 手动对焦的完善体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近些年的不断改进,对于手动镜头,尤其是微距镜头以及大光圈定焦镜头来说,实时取景放大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些镜头的拍摄效率和对焦精度。而在视频拍摄领域,辅助对焦的附件更是数不胜数,比如适合电影镜头的手动对焦套件以及适合移动机位的滑轨、稳定器等等,都为普通摄影爱好者提供了拓宽拍摄题材的可能性。 在镜头选择上,考虑到自动对焦镜头同样可以手动对焦,纯手动对焦镜头往往不能作为首选。然而,大多数自动对焦镜头的对焦行程都非常短(这样能保证较快的对焦速度),不过在手动对焦时就很难保证对焦精度了,这是很大的劣势。另外,有一些自动对焦镜头使用的是线控对焦环,能够保证精度和手感两全。所以使用什么方式拍摄还是得看你的拍摄题材,有时候手动对焦也是不错的选择。 【版权声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号ID、二维码 3.转载文章标题加上“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字样 4.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协办。 《摄影公社》是本会为全国各地首席代表和会员及摄影家服务的信息平台。 本刊每周三发布一期。欢迎大家来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9781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12条48号(100007) 【更多内容】 请登陆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官方网站www.icsc1839.org.cn 或关注icsc1839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