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21年02月10日 总第281期

2021-02-10 16:14 来源: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摄影公社 编辑:junner

摄影公社.jpg

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21年02月10日  周三 总第281期

摄影——在这里更加得到尊重

【本期内容】

⊙多措并举保护摄影作品著作权

⊙强化知识产权检察保护

⊙尊重版权是知识共享的前提

⊙中国摄协追寻“铁姑娘”



多措并举保护摄影作品著作权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报


近年来,涉及摄影作品的知识产权案件呈逐年增多趋势。以“侵犯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检索,有超过4万份判决书和超过12万份裁定书。再叠加“摄影作品”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搜出超过1.7万份判决书和超过1000份裁定书。虽然有管辖裁定、一二审判决、未诉和解等其他原因使得数据可能不是非常精准,但从这些数据中可以大概看出摄影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维权案件占整个信息网络传播权维权案件的比例较高。

在涉及摄影作品知识产权案件中,原告多为摄影作品的网站经营者或是摄影作品的经纪代理公司,摄影师主要还是专注于拍摄、创作,一般不太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发现侵权,更别说是主动维权,因此以摄影师为原告的案件数量相对少一些。该类案件的重点在于如何证明权属、如何证明原告的经济损失或者被告的获利,进一步确定损害赔偿的数额。以第二个问题为例,由于很多摄影师拍摄作品不是因为某种利益关系,而是出于兴趣爱好,因此原告常常无法举证自己的经济损失。此外,很多侵权方往往希望通过摄影作品吸引流量,但原告很难举证流量可以给被告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在此类案件中,判赔额往往都不太高。

那么,对于广大摄影师而言,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对此,笔者认为,一方面,作者不能在发现作品被侵权时才想到如何保护,而是要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就要有保护版权的意识,并逐步保存相关资料,以备不时之需。比如,保存创作的素材、原始底稿。发布到社交账号或网站的摄影作品不要轻易删除,不要把原片随意赠给他人,同时还要通过著作权登记、加时间戳、保全网等方式将摄影作品的权利固定下来。另一方面,如果发现作品被侵权,依据摄影师的目的不同,可参考以下两种处理方式:对于担心影响销量、风评等原因只需要对方尽快删除下架的,可以通过私信告知、发送告知函等方式要求对方删除、下架侵权摄影作品等;对于侵权影响范围大等原因需要对方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建议首先委托律师对侵权行为进行证据保全,然后视情况向侵权方发送律师函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孙胜男)



社评:强化知识产权检察保护


来源 正义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会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凸显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和保护体系不断健全、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但实事求是地讲,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仍然跟不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还存在诸多难点痛点,特别是举证难、侵权事实认定难、案件审理周期长、赔偿额度低、维权成本高等等。检察机关一直对知识产权保护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办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与实际需求还有差距,工作质效与高水平保护的标准还有差距,人员配置、机构设置、履职模式与专业化的要求还有差距。在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法律责任,更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检察履职必须要跟上,切实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传递保护创新的检察信号。特别是对涉及高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网络侵权、链条式产业化有组织侵权等严重犯罪,要重点打击;对以侵犯知识产权为业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链条中的生产制造者,具有多次、恶意侵权等情形的行为人,要依法从严追诉并提出限制缓刑适用或者适用禁止令、职业禁止的量刑建议;对采取盗窃、利诱、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要加大惩治力度。要增强法律监督意识和监督能力,及时监督纠正涉知识产权案件有案不移、有案不立、裁判不公等突出问题。要充分运用典型案例,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努力做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提升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预防和减少侵权假冒违法犯罪发生。

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创新完善机制是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违法犯罪信息共享机制,主动加强与行政执法机关的常态化沟通,明确执法司法标准,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拓宽监督线索来源,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要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鼓励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敦促侵权人向权利人作出赔偿,尽力弥补权利人因侵权行为遭受的经济损失。要深化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权利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试点,通过主动告知,使权利人参与刑事诉讼过程,助力查明案件事实,有效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知识产权案件前沿性、交叉性、专业性问题多,同一案件,往往涉及行政执法、刑事追诉或民事追责,做到依法妥善处理,达到从严保护、标本兼治的目标,必须强化综合司法。去年11月,最高检专门组建了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整合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形成检察办案监督合力,加强全方位综合性司法保护。有条件的检察机关可适时推开这一创新之举,整合职能和人员力量,实现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从事专业工作,跟上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新要求。

激发创新活力,是促进科技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除了打击,还要保护。打击力度要加大,保护措施也要落实。要完善检察办案保护创新创业容错机制,依法审慎办理涉科研经费案件,从严把握刑事追诉标准,防止把一般违法、违反财经纪律问题作犯罪处理。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的问题,坚持以科研经费政策为遵循,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界限,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环境。




新华网评:尊重版权是知识共享的前提


来源 新华网


惋惜也好,无奈也罢,“人人影视”基本是凉了。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优质内容缺乏,字幕组们“用爱发电”,参与塑造了一代人的青春,也客观上满足了大众的部分视听文化需求。而“人人影视字幕组”的倒下,也代表着网络版权乱象正走向穷途末路。

网络技术和信息数字化的发展,给创作和传播带来深刻变化,随之而来的便是版权保护的压力。正如网友所言,字幕组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若涉嫌犯罪,被罚是天经地义的事。尊重版权是知识共享的前提,不放纵侵权行为,是对版权的重视,更是对内容创作者的尊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打击盗版,必须注意保护和扶持正版,鼓励国内相关平台通过正规渠道引入海外优质作品,扶持国内相关机构制作优秀文化作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字:王平)




中国摄协追寻“铁姑娘” | 半个多世纪前的少女今何在?


来源 中国摄影报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农历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国摄影家协会等机构分别在北京和河南省林州市两地慰问已古稀之年的刘爱连、张爱田老人,她们是摄影家魏德忠拍摄的经典图片《修红旗渠的“铁姑娘”》中的两位主人公。感受到摄影人的敬意与祝福,两位老人情难自禁,感谢摄影人近60年的牵挂。

1.jpg

修红旗渠的“铁姑娘”(由右至左依次为张相云、刘爱连、张巧真、张爱田) 魏德忠 摄

2020年岁末,在备受关注的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上,86岁的魏德忠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摄影家”荣誉称号。他历时10年拍摄红旗渠建设图片,用影像作品书写了共和国史册上永恒的力量。

《修红旗渠的“铁姑娘”》图片再次引人瞩目,它是众多反映当年红旗渠建设者影像中最具传播力、影响力、代表性的现象级作品。画面中的4个姑娘身着粗布衣,身背铁链,肩扛木桩,笑容淳朴灿烂。她们朴实、坚毅、拼搏,生动再现了劳动人民的时代精神风貌,成为红旗渠精神的标志性影像,是“劳动铸就中国梦”的生动写照。这幅作品还入选了“我和我的祖国——摄影、短视频优秀作品展”“中国人家”主题摄影展,并被选为《口述影像历史——与共和国同行(1949-1978)》封面作品和中国摄影报头版大照片,还在中央电视台专题中展播。

2.jpg

3.jpg

一幅充满激情与力量的作品,始终带给人深深的震撼、久久的感动。人们想知道,60年前成就经典、影响深远的动人形象,今在何处?

中国摄协与河南省摄影家协会追踪到,刘爱连老人生活在北京,身患癌症多年;张爱田生活在林州市任村镇南丰村,当年17岁的少女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另外两位“铁姑娘”已作古。

摄影人情牵两位老人。中国摄协分别找到刘爱连和张爱田的家庭住址,意欲去家中慰问。魏德忠提出,把这幅作品通过公益义卖筹集到的2万元慰问金,通过中国摄协转赠给她们。

1月29日,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向刘爱连送上中国摄协的祝福。她说,那张照片记录的火热年代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画面反映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感动着我们,修筑红旗渠是新中国的奇迹,正是像刘爱连一样的无数“铁姑娘”创造了奇迹。

修筑红旗渠的人生经历磨砺了刘爱连,尽管多年患病、身材消瘦,她始终心怀感恩、热爱生活。看着中国摄协送到家里精心制作装裱的这张照片,刘爱连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她回忆从前,感谢摄影家魏德忠保存下她们奋斗的模样。

4.jpg

刘爱连将中国摄协赠送的《修红旗渠的“铁姑娘”》照片放在客厅中央,向大家讲述修渠的难忘经历。范孜恒 摄

同一时刻,在林州市任村镇南丰村,中国摄协副主席、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鲁豫向张爱田表示慰问。刘鲁豫对面色红润、笑声朗朗的老人说,红旗渠的故事、历史,让人联想无数,是林州人民用血汗书写了创业神话,是他们那些平凡人的精神智慧,汇聚成“人工天河”的当代传奇。他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新春愉快。

高琴和刘鲁豫致敬两位红旗渠上的劳动者,同时代表魏德忠向她们转达一份惦记,并转赠慰问金。

张爱田珍藏着河南省摄协2019年赠送的“铁姑娘”照片。她看过无数遍、摩挲过无数次,连相框四角的包装纸都舍不得取下。言谈间,她感慨,没想到近60年了,“魏老师”还想着她们,她也没想到多年来摄影人时常到林州看望她,“这真不容易啊”……

5.jpg

春节将近,张爱田亲笔写了一幅“水到渠成”的春联。李俊生 摄

经典作品所弘扬的时代精神,穿越半个世纪,仍然温暖人心。伟大的时代成就伟大的作品,正是一批顶天立地的铁姑娘,成就了镜头中的经典影像;正是一批无怨无悔的奋斗者,成就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中国摄协此次致敬平凡而伟大的奋斗者,将进一步弘扬奋斗精神,鼓舞人们做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此次致敬也引发摄影人共鸣:摄影事业要始终紧随时代的发展,摄影人要始终关注社会的焦点,以更广的视野记录时代,勇于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中国摄影史上的无数经典力作证明,只有关注时代、与祖国同行,摄影艺术才能焕发出独特魅力,发挥历史性的非凡作用。(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0年·第10期·1版   文字:赵慎珠 李倩) 


春节期间(2月17日)本公众号暂停更新,2月24日恢复更新。


【版权声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号ID、二维码

3.转载文章标题加上“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字样

4.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协办。

《摄影公社》是本会为全国各地首席代表和会员及摄影家服务的信息平台。

本刊每周三发布一期。欢迎大家来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9781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12条48号(100007)


【更多内容】

请登陆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官方网站www.icsc1839.org.cn 或关注icsc1839微信公众号

11.jpg

版权声明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本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Images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ICS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