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21年03月24日 总第286期
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21年03月24日 周三 总第286期 摄影——在这里更加得到尊重 【本期内容】 ⊙全国著作权登记——摄影第一 ⊙2020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超500万件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 ⊙“天山放歌”唱响新疆各族人民幸福生活 全国著作权登记——摄影第一 近日,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2020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情况的通报。通报显示,2020年我国著作权登记总体依然呈现出稳步增长趋势,总量达到503.95万件,同比增长20.37%其中作品登记331.6万件,计算机软件登记172.2万件。从作品类型来看,摄影作品以151万件的登记数量位居榜首,占登记总量45.56%;第二位美术作品129.5万件,占登记总量39.06%;第三位文字作品21.2万件,占登记总量6.42%;此后依次为影视作品、录音制品、音乐作品、录像制品、模型、戏剧、曲艺、建筑作品等。 摄影作品著作权登记数量连续数年位居榜首,得益于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影术自1839年诞生即轰动世界,作为一种记录客观现实、表达主观意愿的艺术形式,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启了人类现代文化图像化、数字化,被今日权威媒介评为影响人类生活的世界百项重要发明。世纪之交,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生活节奏加快,图像作为形象、便捷的阅读方式风行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影器材的普及,智能手机摄影功能的丰富,以及互联网平台技术的发展,图片的创作生产和传播使用得到爆发式增长和空前的繁荣,不仅在传统的出版、报纸、杂志等媒体上被大量地使用,更在网络上成为一种主要的语言方式和交流工具,影响和改变了国人生活的微信服务技术,就是以影像社交平台而问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图像已成为人类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读图已成为人类获取知识的习惯,拍照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图像充斥着我们的世界,为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乐趣,摄影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和重要。 摄影作品著作权登记数量连续数年位居榜首,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新成果,社会各界和广大摄影人的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显著增强。2020年,国家版权局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关于规范摄影作品版权秩序的通知》,这是国家多年来首次单独针对某个艺术门类出台的规范性措施,也是历史上首个关于摄影版权的文件。11月,主席令(六十二号) 改变摄影“二等公民”地位,《著作权法》(2020修正)中规定,摄影作品著作权保护期延长至作者终生及去世之后50年,此项改动将摄影作品提升至与其它文艺作品同等地位进行保护,终于摘去了扣在摄影人头上多年“二等公民”的帽子。广大摄影人为国家积极维护摄影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和规范我国摄影作品传播秩序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无比的振奋。 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等行业组织多年来为广大摄影人权益等问题积极呼吁、建言献策,仅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及国家版权局等国家机构递交提案、议案等达数十件,《著作权法》修法工作更是协会经过16年的不懈努力为广大摄影人争取到的新权利,对维护摄影家合法权益和繁荣摄影创作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此次摄影作品的登记数量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广大摄影人积极创新、推动创作,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切实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2020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超500万件 同比增长20.37% 摄影作品登记量以45.56%居首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3月16日,国家版权局对外通报2020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情况。2020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达5039543件,同比增长20.37%,其中完成作品著作权登记3316255件,同比增长22.75%;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722904件,同比增长16.06%。 2020年全国作品著作权登记量总体依然呈现出稳步增长趋势,北京市登记数量居首位达1004676件,占全国登记总量的30.30%。上海市紧随其后达318906件,占登记总量的9.62%。居第三位的是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达290693件,占登记总量的8.77%。其他进入前6位的是江苏省281984件,天津市213415件,山东省201181件。以上登记数量占全国登记总量的69.70%。 值得关注的是,相较于2019年,甘肃、云南、贵州、天津、黑龙江、内蒙古、山西、宁夏、山东、安徽等省(区、市)的作品著作权登记量增长率均超过了100%;吉林、江西、湖南等省的作品著作权登记量增长率均达50%以上。 从作品类型来看,登记量最多的是摄影作品1510914件,占登记总量的45.56%。列第二位的是美术作品1295415件,占登记总量的39.06%;第三位为文字作品212797件,占登记总量的6.42%;第四位是影视作品191332件,占登记总量的5.77%。以上类型的作品著作权登记量占登记总量的96.81%。此外,录音制品28765件,占登记总量的0.87%;音乐作品16478件,占登记总量的0.50%;图形作品14765件,占登记总量的0.45%;录像制品6185件,占登记总量的0.19%;模型、戏剧、曲艺、建筑作品等共计39604件,占登记总量的1.19%。 通报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信息显示,2020年全国共完成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722904件,同比增长16.06%。从登记区域分布情况来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登记量约115万件,占登记总量的66.8%,其中,广东、北京、江苏、上海的登记总量约79万件,约占东部地区登记数量的68.7%。从登记区域增长情况来看,增速最快的是西部地区37.3%,高于全国整体增速约21个百分点;第二是中部地区25.0%;第三是东北地区21.9%;第四是东部地区10.5%。 从各地区登记数量情况来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较多的省(市)依次为: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四川、河南、福建、天津。上述地区共登记软件约124万件,占登记总量的71.8%,其中,广东省登记软件约24万件,占登记总量的13.8%。 国家版权局还通报了著作权质权登记情况。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质权登记信息显示,2020年全国共完成著作权质权登记384件,同比下降28.49%。其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质权登记327件,同比下降9.42%;作品著作权质权登记57件,同比下降67.62%。 国家版权局要求各地区著作权主管部门和著作权登记机构要进一步优化流程,突出质量,提高效率,为权利人提供更好服务,推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新知新觉) 来源 人民日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有效保护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只有织密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之网,才能有效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能。 加强立法统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知识产权立法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当前,应根据时代条件变化,加快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之间的协调性。在实施好民法典、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垄断法等法律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消除一些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的现象,增强法律规则的可操作性。及时加强知识产权重点领域立法,完善有关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则。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和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制度,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功能,保障知识产权权利正常实现。 强化行政执法的针对性。知识产权执法是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也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当前,可以根据知识产权不同类型来健全知识产权分类执法体系,规范知识产权执法流程和标准,提高执法效能,推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标准化、流程化、体系化。近年来,一些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执法行动,打源头、端窝点、断链条、追流向的全链条打击模式取得实效。常态化开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有助于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效果。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和刑事打击力度,落实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确立“严保护”导向。 提高司法保护的有效性。高效的司法体系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保障。要继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提高知识产权审判质量和效率,提升司法审判公信力。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加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和北京、上海、广州、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建设。积极开展繁简分流试点工作,健全线上线下融合的审判方式,缩短知识产权诉讼周期,严格规范证据标准,强化案件执行措施,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质效。 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信息时代,应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相关数据运用,以技术优化升级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强各部门之间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信息共享,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部门管理系统互联互通、数据自动推送、资源共享共用。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供知识产权快速审查、确权和维权服务。 提升国际合作和竞争能力。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为世界知识产权创造带来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自1980年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来,已加入《专利合作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等国际公约,与众多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建立了知识产权合作关系。我们要进一步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主动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谈判协商,推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促进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建设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防控体系,完善跨境司法协作安排,形成高效的国际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增强我国企业在海外经营活动中的知识产权维权和纠纷处理能力。 (作者为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 “天山放歌”唱响新疆各族人民幸福生活 来源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宣布展览开幕,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右四)、胡孝汉(左四),党组成员徐永军(右三),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雁彬(左三),中央宣传部人权事务局二级巡视员、宣传处处长李晓军(右二),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左二),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右一)等见证展览启幕。付锐 摄 李屹宣布展览开幕。付锐 摄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远来的客人叫它边疆,这很远很远的地方,早来的我们都叫它家乡。在很美很美的地方,远到的客人叫它天堂,这很美很美的地方,生根的我们都叫它边疆。在葡萄醉了牛羊睡了的晚上,有一个遥远的梦做得很香……”3月22日上午,北京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袅袅不绝地流淌着感心动耳的歌曲,映照新疆各族人民盛世欢歌的影像长卷由此展开——“天山放歌——新疆各族人民幸福生活”主题摄影展览在此间开幕。展览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承办。 李屹、李前光、胡孝汉、徐永军、张雁彬、李晓军,在李舸、郑更生、李学亮、彭文玲、居杨、厉夫波等陪同下观看展览。车万坤 摄 李屹、李前光等领导和嘉宾观看展览。付锐 摄 开幕式现场视频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宣布展览开幕。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胡孝汉,党组成员徐永军,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雁彬,中共中央宣传部人权事务局二级巡视员、宣传处处长李晓军,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副主席李学亮,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彭文玲,分党组成员、副主席、副秘书长居杨,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厉夫波,以及中国文联各全国文艺家协会、机关各部室、各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中国摄协团体会员负责人、部分参与采风的摄影家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主持。 领导和嘉宾在展览现场合影。付锐 摄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新疆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下,2500多万新疆各族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团结奋战,取得了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2020年9月,在中宣部的指导下,中国文联、中国摄协组织了近20位摄影家奔赴新疆开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活动,拍摄了大量反映当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优秀作品。为更好地集中展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各族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状况,在深入学习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采风成果和征集相关作品,主办方策划了此次“天山放歌——新疆各族人民幸福生活”主题摄影展览。 李舸致辞。付锐 摄 李舸在讲话中对参与采风创作的摄影家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各位艺术家克服困难、不辞辛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采风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将镜头聚焦普通群众,用深厚的情感、生动的手法、鲜活的形象展现新疆各族人民独特的色彩和魅力,以强烈的责任意识、饱满的工作热情、过硬的工作作风,高质量完成了此次创作任务,拍摄并提炼了大量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优秀作品。他强调,当前,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气象万千、恢弘壮阔、从容自信,给当代文艺提供了无尽的矿藏。摄影作为最能记录历史和反映现实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为时代存照、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是广大摄影家和摄影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中国摄协将更加广泛地团结和引领广大摄影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守初心、繁荣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展现摄影工作的新作为新气象。 郑更生主持摄影展开幕式。付锐 摄
李学亮代表采风创作的摄影家发言。郭玉明 摄 李学亮代表参与采风创作的摄影家发言,他表示此次采风创作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采风,更是要把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各族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图景拍摄和反映出来。今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他作为摄影界的老兵,不仅要带头投身到反映新疆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继续昂首前行的摄影创作中去,更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多联系培养青年摄影人,为摄影行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他还发出了邀约:“春天来了,天山南北的花儿也开了,欢迎大家来新疆!” 此次展览的主题,与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治疆方略对表,突出反映新时代新疆社会的巨大变化和新疆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展览以纪实切入加艺术呈现作为表达方式,用形象化的语言配以散文化的文字叙述,增强展览的感染力和传播力。总体风格体现新疆天山南北的民族特色,色彩鲜明,亮点突出。作品制作力求大气精良,在空间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呈现较大画幅的作品。每个展陈单元,均按展陈逻辑选择若干幅主打作品在显著位置展示。在展厅内,注重将图片、视频、音频、光影有机结合,多元呈现。 展览开幕式现场 张双双 摄 展览展出百余幅作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民族大团结”,反映新疆天山南北各族人民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的民族团结生动局面;第二部分“边疆好风光”,反映新疆各地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大美新疆一派好风光的盛世景象;第三部分“脱贫促发展”,反映在党的政策指引和全国多省市的对口支援下,新疆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生活;第四部分“文化新生活”,反映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新疆各族人民文化生活更为丰富多彩的和谐图景。 摄影展将持续至3月31日。 展览现场。张双双 摄 展览现场。张双双 摄 展览现场。张双双 摄
展览现场。张双双 摄 展览现场。张双双 摄 文字来源:中国摄影报 作者:方妍 【版权声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号ID、二维码 3.转载文章标题加上“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字样 4.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协办。 《摄影公社》是本会为全国各地首席代表和会员及摄影家服务的信息平台。 本刊每周三发布一期。欢迎大家来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9781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12条48号(100007) 【更多内容】 请登陆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官方网站www.icsc1839.org.cn 或关注icsc1839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