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21年12月15日 总第321期
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21年12月15日 周三 总第321期 摄影——在这里更加得到尊重 【本期内容】 ⊙收藏的画能否随便用 ⊙规范“算法通知”助力更好维权 ⊙“文化+”,重塑产权交易新图景 ⊙航拍的不同视角 收藏的画能否随便用?丨《著作权法》一起学 来源:文艺权益保护 问:画家张某的国画被某美术馆购买收藏,美术馆想与其他公司合作将该国画制作成明信片并公开发行售卖,请问此事是否需要征得画家张某的同意? 答:张某创作的国画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美术作品,按照法律规定,美术馆购买收藏后,就成为画作的所有权人,有权将作品进行展览。不过由于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改变作品著作权的归属,该画除原件展览权之外的其他著作权都属于画家张某所有,美术馆要把画作制作成明信片,必须取得著作权人张某的授权,否则就构成侵权。 以案学法:某博物馆将收藏的油画《开国大典》作为底片,与工艺品公司合作发行《开国大典》金箔画,后被油画作者的继承人起诉。法院认为,博物馆作为美术作品的物权所有者,依照法律规定仅享有该作品的展览权,但该油画作品著作权的其他权利仍应由著作权人享有。未经著作权人的许可,博物馆无权以著作权人的身份授权他人使用其收藏的作品。博物馆在明知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的情况下,以营利为目的,擅自向工艺品公司提供油画《开国大典》的底片用于制作成金箔画并参与发行,该行为侵害了油画《开国大典》的著作权人的继承人依法对该作品享有的使用权及获得报酬权,应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 规范“算法通知”助力更好维权 来源 经济日报 近年来,随着算法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产业界在不断探索如何将此种新技术应用到著作权保护和相关侵权纠纷的解决之中。一部分著作权人开始寻求以算法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来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以监测网络上的侵权内容。 具体来说,该自动化系统利用算法技术抓取网络作品,并且与著作权人的作品进行比对,自动识别出侵权内容并生成删除通知发送给侵权内容所在的平台,再由平台的运营者完成删除等处理。这种自动生成的著作权侵权删除通知被称为“算法通知”。这极大地提高了维权效率,有助于著作权人及时阻止侵权行为。 不过,算法系统24小时全天运行监测并不断发送海量的侵权通知,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算法发送错误通知的问题。这是因为,算法通知像任何新技术一样,存在一定的错误率,“再先进、再聪明的算法也会存在犯错的时候”。目前,关于错误通知引发的纠纷已经出现。 算法通知的应用提高了效率,但对其可能带来的弊端的治理同样重要。根据我国民法典,权利人因错误通知造成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今年8月份和9月份,国家网信办等部门相继出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和《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等规定,强调对于算法这一新技术的应用要坚持向上向善的基本理念,要规范算法技术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中的使用。对于目前业界广为关注的短视频著作权侵权问题,平台方不能以技术中立作为借口,利用算法推荐技术向公众推送未经授权的热播影视剧等侵权内容。 著作权人通过算法通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通知的准确度和可信度,防止错误通知的发生给他人造成损害,给平台造成困扰。 首先,算法通知中应当明确著作权人的联系信息,以便于平台及时与其取得联系并证明权利人身份,防止非权利人冒名顶替滥发通知。著作权人提供的联系信息应尽可能详细,如姓名、名称、有关的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电话、通信地址、电子邮箱等。如果是第三方机构作为通知发送的主体,还需提供著作权人的授权委托书。 其次,著作权人发送侵权通知在主观上应当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善意目的,不能进行恶意通知,故意给合法用户和平台造成损害。只有真实善意地认为他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利,才能向平台发送侵权通知。 再次,发出的通知包含的信息应当完整无误,满足法律要求的全部构成要件。一方面充分反映权利人的诉求,另一方面也要方便平台准确获得侵权作品的位置信息,进而高效地加以处理、删除。 著作权“通知—删除”规则为著作权人、平台以及网络用户提供了一种在线解决著作权侵权纠纷的途径。算法通知的应用是技术发展的结果,相比较于人工通知也更为高效,更加有助于著作权人维权。但算法通知也应当保证通知的质量,以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法律赋予权利人通知的权利,也要求其依法行使权利。如果权利人滥用权利,或者不遵守发送通知的规则,因此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者网络用户造成损失的,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之,规范运用算法通知,依法运用算法推送,才符合著作权相关规则的立法目的,有利于良好网络著作权生态的营造。 “文化+”,重塑产权交易新图景 来源 安徽日报 近日,安徽省全新版权登记服务系统——“安徽版权在线”正式开通并上线运营,这是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便利版权登记、助推作品转化交易的最新成果。 作品版权登记在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保障版权交易安全、促进版权有效运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20225件;2019年,42378件;2020年,84758件!近年来,随着安徽省版权产业迅速发展和版权人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全省作品版权登记数量连年成倍增长。 “自2011年起,安徽文化产权交易所就开始承担安徽省作品登记工作,目前是经国家和省级版权局授权的全省唯一从事版权审核、登记服务的机构。”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负责人介绍,该机构已逐步入驻各地市,并与省美术家协会、省摄影家协会等加强版权登记合作,今年预计完成版权登记17万件,较2020年增长112%。 如今,“文化+科技”跨界融合不断丰富企业新业态,塑造产业新高地。版权产业能否借助科技的东风,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安徽版权在线”为例,该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指纹识别技术,对数字版权进行24小时存证,可从作品名称、样本、作者及著作权人等多维度进行线上申请,审核存证、作品权属清晰。同时,平台提供登记、确权、颁证电子一体化流程服务,著作权人线上申请,无需纸质材料,一键式上传,后台批量审核,快速生成著作权证书。 “通过区块链技术,我们还建设了‘长三角数字版权服务平台’,对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内容,提供展示、搜索、筛选、监测、维权、发函、交易等一系列服务,从而实现版权登记向版权贸易拓展路径。”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负责人说。 “文化+”,重塑产权交易新图景(上接1版)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品及服务不断“上网登云”,成为文化产业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今年9月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上,安徽文化产权交易所打造的文化产品线上销售平台“皖字号”微信小程序正式亮相,为安徽省重点文化企业及产品提供展览、展示、销售及作品登记存证。目前,已有500余件产品入驻“皖字号”,涵盖文博文创、文房四宝、徽州三雕、铁画铜艺、剪纸柳编等具有安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工艺美术精品和非遗传承创新作品。 芜湖古匠爷金属工艺品有限公司入驻“皖字号”一个多月来,其原创铁画作品不断吸引上海、江苏等地的客户咨询、下单。 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常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银企对接质量和效果成为文化产权交易的重要课题。安徽文化产权交易所专门成立了金融服务中心,“文化+金融”打造安徽“文创板”,联合金融机构提供评估、担保、质押、典当等多样化服务,帮助文化企业挂牌交易。目前,按照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部署,安徽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在承担建设“安徽文化大数据中心”,为全省有意向进入资本市场的文化企业、文化项目提供投融资等综合金融增值服务,努力实现文化产品数字化、资产化、证券化。 跨界融合发展,重塑文化产权交易创新平台,让安徽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价值增值,进一步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徽文化产权交易所负责人介绍,6月以来,该机构各项业务全面铺开,为全省各级文化企事业及文化行业相关单位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进场服务;截至11月中旬,完成进场项目14个,实现交易额4.3亿元,有效规范了安徽省文化市场秩序,助力文化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航拍的不同视角 来源 中国摄影报 无人机以其宽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视角被众多摄影者青睐,在拍摄时需要掌握相应的飞控技术和云台相机视角调控技巧,才能真正发挥全方位、多视角的拍摄优势。 90度俯视角拍摄的大桥,更加抽象。胡卓君 摄 30度俯视角拍摄的大桥。胡卓君 摄 45度俯视角拍摄的大桥,相对更加具象。胡卓君 摄 俯仰视角和水平视角 无人机相机镜头对拍摄对象的视线与水平视线之间的夹角称为无人机拍摄的俯仰视角。俯仰视角一般在仰视30度到俯视90度之间。要达到仰视30度角,需在App中,对云台高级设置菜单“云台俯仰限位”选项进行“可扩展向上30度”的参数设置。无人机还常以某一水平视线(如对拍摄对象的水平视线)作为0度角度,经360度不等的水平旋转,产生不同的水平视角。 调控拍摄视角有哪些作用 表现摄影主体的不同形态。不同的拍摄视角对摄影主体形态具有不同的表现和透视作用。例如,拍摄大桥,通过俯视90度拍摄和景观灯光作用,能表现大桥的抽象形态。若采用一定的俯视角和水平视角拍摄,则能表现大桥侧面的具象形态。 框定构图的取景范围,选取摄影的用光方式。通过调控无人机视角和机位,能实现顺、侧、逆光等不同的用光方式,以满足特定的摄影艺术创作需要。 发掘新的拍摄题材。在当前拍摄对象上空完成拍摄后,通过水平旋转或俯仰一定角度对四周环境进行观察,在此过程中有可能发掘新的拍摄题材。 需要掌握哪些技术 运用摇杆调控拍摄视角。先对遥控器左、右摇杆进行相应的推拉、拨动操控,使无人机飞至指定位置。机位和距离关系的变化能对拍摄对象形成不同的视角。进而对遥控器左摇杆进行向右拨动(或向左,以大疆无人机御2设置美国手为例),使无人机向右(或向左)旋转一定角度,转到合适的水平视角位置。 运用遥控器云台俯仰调控拨轮调控拍摄视角。对遥控器云台俯仰调控拨轮进行或左或右拨动,可调节云台相机的俯仰视角。 在实际操作中应熟练感知拨动方向与云台俯仰的关系,以免调反而失去拍摄的关键瞬间。 运用遥控器App滑动操作调控拍摄视角。点住遥控器App相机界面,并根据需要向相应方向滑动,可获得不同的俯仰和水平视角。滑动程度应参考界面显示的俯仰角度、水平角度指示标尺进行把控。通过滑至最左上角或最右上角的操作,云台相机能同时获得水平旋转90度、俯视30度的上限视角。此时,取景画面会出现前机臂和桨叶,一般应避免之。但在采用主观镜头拍摄方法时,将进入的机臂和桨叶作为前景设置,能获得无人机主观视觉的拍摄效果。 运用App智能飞行模式调控拍摄视角。在App界面上点击智能飞行模式按键后,选择其中的一种模式。如选用兴趣点环绕飞行模式,则先在界面上点住需要环绕的兴趣点拖动出选框,调整选框位置后按下GO键。再设置飞行半径、高度、速度、环绕方向等参数。在环绕飞行中选取合适视角按下拍照按钮。 【版权声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号ID、二维码 3.转载文章标题加上“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字样 4.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协办。 《摄影公社》是本会为全国各地首席代表和会员及摄影家服务的信息平台。 本刊每周三发布一期。欢迎大家来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9781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12条48号(100007) 【更多内容】 请登陆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官方网站www.icsc1839.org.cn 或关注icsc1839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