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21年12月29日 总第323期

2021-12-31 11:46 来源: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摄影公社 编辑:wangxin

 

摄影公社2021年8月25日 总第306期.jpg

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21年12月29日  周三 总第323期

摄影——在这里更加得到尊重

【本期内容】

⊙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稳步发展 

⊙上海版权产业进入蓄力发展期

⊙无人机:我的登高云梯




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


来源 人民日报 


行政保护有力推动了知识产权创新、增值,维护了知识产权市场公平竞争,促进了知识产权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新形势下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需要从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等各方面共同着手,筑牢知识产权立体保护网,护航创新创造。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健全便捷高效、严格公正、公开透明的行政保护体系。和立法保护、司法保护相比,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专业性强、程序简便的特点。近年来,各地行政部门加大专利侵权行为治理力度,加快布局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快速维权中心,行政保护机制不断健全、行政保护效能持续提高。各地行政部门通过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和行政服务等手段,迅速有效遏制了一批侵害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今年1月至7月,各地保护中心共协助开展知识产权执法5620件,同比增长103%。行政保护有力推动了知识产权创新、增值,维护了知识产权市场公平竞争,促进了知识产权健康发展。

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有助于克服实践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侵权易发多发和侵权易、维权难问题。为此,在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整个过程中,要善于将党关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法律,并推动各相关主体严格执行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规范。同时,充分发挥各主体的积极性,推动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知识产权创造者的分工合作,共同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应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推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标准化、流程化、体系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从2013年的第三十五位升至2021年的第十二位,是世界上进步最快的国家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执法效能的不断提升。未来,应进一步确立“严保护”导向,通过提高执法效能,将一些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在司法解决之前。与此同时,明晰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职责权限和管辖范围,健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形成保护合力;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鉴定和维权援助体系,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信用监管机制和平台建设,依法依规对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行为实施惩戒,等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必将更好构建起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全面提升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向着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目标不断迈进。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稳步发展 支撑创新作用凸显


来源 科技日报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并发布《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统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稳步健康发展,为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提供了服务保障,其推进创新创业、支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凸显。

调查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7.3万家,同比增长9.3%。其中,专利代理机构3253家、商标代理机构55572家;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超过1万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超过6200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超过3200家。据测算,截至2020年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约86.5万人,同比增长5.6%。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75.4%,吸纳就业作用明显且人员能力素质层次较高。2020年,全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营业收入超过2250亿元,同比增长4.5%。

据悉,超过六成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区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稳步发展。全国1.9万家成立时间在1年或2年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长三角地区占比近3成,彰显了区域内对知识产权服务的强烈需求,以及区域内知识产权服务业强劲的创业活力。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涉外业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超过2000家,为大湾区企业海外发展及知识产权国际交易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通过专利代理机构代理的专利申请比例占全部专利申请的76.8%(即专利申请代理率为76.8%),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服务企业36.5万家,占全部企业申请人的82.8%;商标注册申请代理率达93.5%,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创新主体、支撑创新作用进一步显现。

据了解,技术创新推动了知识产权服务业行业结构的变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运用有效带动知识产权服务效率提升。同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运营服务、综合性服务机构不断涌现,细分领域服务机构协同发展的态势初步显现。相关调研也显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模式业态不断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于高端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更加急切。。

 



上海版权产业进入蓄力发展期:对全市生产总值经济贡献率近14%,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来源 上观新闻


近日,上海市版权局发布《上海版权产业报告(2019—2020)》显示,上海版权产业进入蓄力发展时期,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关键指标逼近全球先进水平。

版权产业贸易增长动能强劲

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0年,上海版权产业的产业增加值达3589.97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273.31亿元,占当年上海GDP的9.45%,实际增长速度为8.84%。其中,核心版权产业的产业增加值为2641.12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81.34亿元,占当年上海GDP的6.95%,实际增长速度为8.08%,上海版权产业对GDP的经济贡献率达到13.93%。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上海版权产业贸易进出口增长动能强劲,覆盖版权产业全链条的在线版权经济,不仅助力核心版权产业的增量发展,也赋能了非核心版权产业的转型发展。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王勉青分析,上海版权产业发展水平已接近全球先进水平,“近期发布的《美国经济中的版权产业(2020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美国版权产业的产业增加值占全美GDP的11.99%,其中核心版权产业的产业增加值占全美GDP的7.26%。上海版权产业和核心版权产业的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这一水平,增长率则达到美国的2倍。”

版权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上海先后建设了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音乐产业园、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松江影视园、天地软件园等一批产业门类集聚、功能定位明晰的版权产业基地,发展了一批版权骨干企业,阅文、哔哩哔哩、喜马拉雅、米哈游、莉莉丝等网络企业成为行业新锐。目前,上海拥有国家级版权示范单位、园区12家,市级版权示范单位、园区135家,3家上海版权示范单位的作品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中国)。

以公共服务为切入点的版权服务,助力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上海已实现版权工作站在各区的全覆盖,同时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张江、紫竹两个国家级高科技园区设立了工作站。先后成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版权服务中心和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浦东新区)依托自贸区制度创新与先发优势,结合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要求,支持版权领域机制体制创新。

上海版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长宁的时尚创意、金山的非遗传承、徐汇的艺术品交易、虹口的音乐文化等各区特色产业,上海将持续开展各类版权服务和交易活动,为供求双方搭建桥梁,促成作品转化与传播,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以版权产业的成长性印证上海城市的卓越发展。




无人机:我的登高云梯


来源 中国摄影报 

7ff2311fb422285a9d39dc695af6aff.jpg

青花瓷  张恣宽 摄

2f378b9f52e6698d4cb55adffcd92da.jpg

云涌都市  张恣宽 摄

c7ccdf616b8c402ca50458acd17c967.jpg

鸟瞰太平湖 张恣宽 摄


无人机为摄影师开启了一个从空中俯瞰世界的窗口,如何更好地通过这个窗口来观察世界、发现美景、呈现美景,是值得摄影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图片无人机飞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意识

无人机航拍第一守则:飞行安全,即使机身有再先进的安全设备也可能发生“炸机”。所以,无人机操控者的第一步是要掌握基础的飞行技巧,一点一点慢慢提升飞行难度。在熟练地掌握遥控飞行技术以后,才去考虑如何拍摄。

1.低飞危险意识。在超低空飞行时,因视角小,盲区大,相对飞行的速度又快,观察的时间短,容易操作失误。特别注意,严禁在人群上空飞行,此外遥控操作者要加强防撞意识,加强超低空飞行的训练。

2.方向控制意识。方向感是摄影师对无人机飞行中识别地表景物的直觉,是空间感和方向掌握的判断技巧。在拍摄中不可失去方向感,摄影师注意盯住无人机飞行航向,时刻注意无人机标志灯和镜头朝向(镜头朝向为前进方向),以此把握方向手柄,不间断地对方向进行判断,才能保持一个清晰的方向感。

3.强化空间意识。客观的现实空间是由长、宽、高的三维空间组成,而拍摄的作品是二维平面图像,必须充分利用线条透视,空气透视,变换无人机拍摄角度,才能拍出有立体感的图像。

图片无人机适合拍什么

无人机拍摄也需要操控拍摄者掌握线条、形状、明暗(色调)的构图知识。需要我们不断去寻觅,发现兴趣中心,再选择合适的光影、新颖的构图,拍出一幅幅佳作。

1.自然界的图案美。山川、湖泊、村庄等,在一定的高度俯瞰,会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优美图案。如梯田组成的曲线、一块块田园组成的几何图案、一垄垄茶园组成美的线条图案、都市俯瞰的图案。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研究、拍摄。

2.特殊天气的鸟瞰。摄影爱好者往往喜欢选择阳光明媚的天气去拍摄,而尽量避开阴、雨、雪、雾等在他们看来不好的天气。常规的光影只能拍出常规的照片,当恶劣的天气来临时,常常出现气氛非常生动的自然景象,不少非常成功的摄影作品,便是在这种“坏”天气拍摄出来的。

3.寻觅简洁的构图。在照片的二维空间中,简约更让人感觉与众不同。当无人机相机镜头处于高空状态,要习惯于360度旋转式观察,并注重在搜索中发现重点,寻觅抓拍画面的兴趣中心。

在风景摄影的画面中,单一的色调和兴趣点的对比是相当出彩的。如一片天空下,在遥远地平线处的一棵小树,宽阔水面中的小船,树和船可能只占据画面百分之几,但它们组成的简约的画面,往往是一幅佳作。

4.垂直90度鸟瞰。从垂直90度的方向鸟瞰,只有无人机航拍可以做到。因为在普通客机上拍摄,一般很难拍摄垂直90度的场景,站在高楼上、高山上同样也无法拍摄到垂直90度场景。

垂直90度方向拍摄的照片,最不利的因素是拍摄的画面缺少了高度的空间透视,如拍摄的人物、树木、建筑物,都无法显示高度。因为三维的现实立体空间,在画面中都是以二维平面空间呈现的,加之垂直90度更无法展现纵深空间。但我们可以利用阳光的投影来间接地展现其纵深的高度。

图片常用的后期处理

一般的无人机拍摄处理过程与正常相机拍摄的照片基本相同,最常用到的是接片和堆栈。

1.无人机拍摄的接片自动处理。无人机拍摄接片有两个好处:一是无人机不用飞得太高,更易安全地控制;二是拍摄的接片可以比单幅照片增加数倍的像素,提高了画面的品质。

2.高感拍摄弱光的噪点移除。无人机在拍摄弱光下的被摄体时,由于长时间曝光或者使用高ISO,都会产生很多噪点。这些噪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幅图片噪点的位置都不同,可以利用这种随机的特性,在保持有关拍摄数据和构图不变的情况下,连续拍摄数张,在后期制作中通过堆栈,用平均值来处理这些噪点。只要拍摄多张图像,就可以将其中不断变化位置的噪点去除。



【版权声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号ID、二维码

3.转载文章标题加上“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字样

4.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协办。

《摄影公社》是本会为全国各地首席代表和会员及摄影家服务的信息平台。

本刊每周三发布一期。欢迎大家来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9781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12条48号(100007)


【更多内容】

请登陆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官方网站www.icsc1839.org.cn 或关注icsc1839微信公众号

11.jpg



版权声明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本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Images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ICS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