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16年01月27日 总第24期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
【本期导读】
【协会动态】 日前,国务院法制办召开《著作权法》专题论证会,就国务院第三次修改《著作权法》邀请全国人大、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电视台、北京相关法院和摄影界的专家、学者进行研讨论证。这次会议围绕着就《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中关于作品的分类、作品的界定和各类作品的具体含义等内容听取意见。 国务院自启动第三次修改《著作权法》以来,摄影界积极配合深入参与,先后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和座谈会,广泛听取摄影家的意见和建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主席李前光,就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提出并被《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采纳的延长摄影作品保护期、增加视觉艺术追续权、完善广播权法定许可等三项修法建议,专门召开摄影界座谈会,听取摄影家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及时反馈到国家立法和主持修法的相关部门。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总干事林涛就什么是摄影作品原作,以及中摄权协为配合修法所推出是的摄影作品限量鉴证服务发表了意见。会议认为,有必要再次召开专门的会议,就送审稿中涉及的追续权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业界动态】 ProDrone“终极飞行摄影平台”将于2季度上市:可挂载单反相机
来源 cnBeta.COM
在CES 2016上,ProDrone为无人机摄影师们准备了完备的“终极飞行平台”(Ultimate Flying Platform),并且据称是首批能够带动数码单反相机的消费级无人机。其专为Byrd四轴飞行器设计,但允许人们随意附加手头的相机。卡口支持所有Byrd机型,静态安装的起价低于100美元(非静态安装的价格暂未公布),但悬挂式安装(gimbaled mount)的价格尚未宣布。预计上市时间为2016年2季度。
“如果被光照亮之物体的影像经一个圆孔投射入一个黑暗的房间……你在暗室中离光孔一定距离的地方垂直地放置一张白纸,你可以在纸上看见这些物体的真实形状与颜色……它们会看起来仿佛被画在纸上一样……” “宝丽来公司推出全球显像最快的彩色底片,Time-Zero Supercolor。在10秒内影像就活了。耀眼的颜色与清晰度将令你惊讶。”
宝丽来公司与达芬奇的谈话相隔几世纪,可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宝丽来今天所许诺的——一个具有“耀眼的颜色与清晰度”,而且“活的”影像——达芬奇在 五百多年前就已经发展出来,而且快了10秒。 那么,摄影的历史究竟有多长?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摄影仅存在了短短的159年,可是最早的一些作品对我们来说古旧而不像照片。本世纪的极大科技进步与摄影的普遍化,使现在摄影变得类似一种绝对的现实主义,而早期的摄影作品往往缺乏这一点。 在快速发展的科技以外,我们发现只有少数的摄影家成功地发挥了摄影的艺术潜能。摄影还只是一门刚刚起步的艺术,但无可争辩地,它已经是文艺界的一种主要工具。在所有艺术中,它是最包罗万像且无所不至的。对于20、21世纪的大众来说,摄影一定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媒介。 对于收藏家来说,市面上还存在许多这门艺术的精品。其实,一些19与20世纪最杰出的摄影艺术作品在直到今天都还存在于坊间,而且价格合理。当今私人、公立机构与公司收藏家们正开始欣赏摄影艺术作品,而这一趋势的主因来自良好的投资与美学考量。了解这一市场的人都知道这仅仅是开始。这些私人的、公立的与公司的收藏者们正在扩充他们的藏品,并使市场价格上涨。但是如果你要购买摄影艺术作品的话必须得小心,因为这里面虽然报酬很多,可是陷阱也不少。真正的专家很少并且难以碰到。一个真正聪明的收藏者必须投资于此市场的研究而不仅是金钱。 若您要投资于摄影艺术作品,您需要熟悉一些名词和术语 摄影与其它精致艺术有很多相通之处,可是它的语言是独特的。作为一个潜在的摄影收藏者,你需要了解一些这一领域特有的名词和术语。
二、陈年与近期照片(Vintage and Modern Prints)
三、限量与非限量版(Limited and Unlimited Editions)
四、作品收藏盒(Portfolios)
一、 我该买什么?
二、 我应该投资什么?
三、摄影的投资潜力如何?
四、签名重要吗?
五、我是否应该购买当代摄影家的作品?
六、如何评估一张摄影作品的价值?
七、我应参考哪些关于摄影收藏的书籍?
八、彩色照片呢?
九、我该去哪里买摄影作品? 在北京的各艺术区,正在悄悄刮起一股“低价”销售风潮:类似吴冠中这一级别大家的版画作品,越来越多地被推出,数万元的起步价格显然可以被中产们所接受;更低价位的数码输出绘画,也在好几家画廊中登场,起步价甚至只有几百元;更多数量的低价艺术品集中在摄影作品中,老照片的销售渠道已经从画廊分布到了书店。 摄影作品的升值潜力究竟如何?能够作为艺术品长久收藏吗? 什么样的照片值得收藏 最早在798区开设专业摄影画廊的陈光俊,做了整整20年摄影器材生意,本人也是摄影师。他的画廊签约了近30位摄影师,如解海龙、杨延康、翁乃强、王世龙、王文澜、吴家林等全是“大腕”。陈光俊认为,相比影像艺术市场,古玩、书画以及当代油画市场已经很成熟了。成熟市场意味着:每件作品的价格基本达到了历史性的高位,投资者需要具备相对雄厚的资本才能够进入。而摄影市场起步时间较晚,很多收藏家甚至把照片列在收藏品之外的领域,这就为一些眼光超前的藏家和投资者留下了难得的机会。 陈光俊说,人们对于摄影艺术曾有两个错误认识:一是照片是可复制的,所以不可收藏。其实在这一点上,欧美市场早就给了我们启示:照片的买卖可以参考版画的方式来控制印量。但这也要看艺术家的职业道德,毕竟照片可出不同的尺寸,最害怕的是——今天一个尺寸卖完了,明天又出了一个新的,永远也没有定数。另一个误区是摄影太简单,按下快门就行。这种过于肤浅的理解严重阻碍了影像艺术在中国的普及。而中国的影像艺术市场,从2001年才开始启动,而当代摄影作品出现在拍卖会上,也往往只有几件作品。 什么样的照片值得收藏?陈光俊表示,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技术的规范性,作者姓名、拍摄年代和限量编号缺一不可。而且,此“限量”涵盖的是全球艺术品市场范围。二是洗印的规范性,与常见照片不同,此类图片必须经过专业的冲洗流程,且必须有祛酸过程,如此才能长时间保存。三是出自有信誉的画廊。 “高科技”照片值得关注 照片的“高科技”含量对于收藏也是至关重要的。最近,一位荷兰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在摄影圈内受到广泛关注。其作品画面基本上都是各国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动物之类的传统题材,但当你仔细观看时,就会慢慢发现其中高科技制造出的神奇与不可思议:摄影画面上无论是前景还是后景,所有远近距离的细节都无比清晰地呈现在观者眼前,即使再专业的摄影师也不可能以一个焦距对准所有的物体。 原来这种“高分辨率”的摄影作品,分别是由至少30张照片“拼接、组合”而成的,每一个“清晰的局部”原先都是一张完整的照片。该艺术家的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先在同一地点、同一焦距之内,采用不同的角度和快门速度,重复拍出至少30至100张照片;然后将这些同一主题的“局部照片”在电脑中,如进行拼图游戏般合成一张成品。“高科技”的部分尤其体现在拼接过程中,每两张之间的对接部分,要用全景摄影开发的软件使之“无缝对接”,最终才创造出了目前全球最清晰的摄影作品。 绘画作品的魅力之一在于,画家总是可以给他们画布上的风景和现实一样的广阔轮廓,但摄影师们却局限于广角镜头所能得到的空间来有限地表现,而且往往让画面变得失真。现在,这类“高分辨率”摄影作品,可以让镜头变得和我们的视线一样广阔,呈现出几乎毫不失真的画面。
据某画廊透露,目前国内销售这种“高分辨率”照片的价位普遍在9万元以内,而且它的市场主要在海外,运作更为规范,比较适合中产们收藏。 卡罗尔•凯尔斯在《关于摄影收藏市场的调查报告》一文中,曾详细介绍了美国摄影收藏市场的变化情况。文章认为,现在以摄影为媒介,使用多种形式表现自己艺术灵感的艺术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 确实,美国现在有很多展示摄影作品的现代画廊。如大都会画廊、杰伊•格尼现代艺术画廊等,它们的大多数展品均为摄影作品,美国其他城市也大同小异。因此,对于有眼光的收藏家来讲,摄影作品是目前最有活力、最实惠的艺术收藏品。 其实多年来,认为“摄影不是艺术”的陈旧观念一直困扰着摄影界。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甚至到90年代初期。尽管一些精明的收藏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收藏19世纪和早期的现代摄影作品,并使其价位逐渐抬升,但对当代摄影作品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近几年,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开始采用摄影媒体,艺术界因此转而重视摄影,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和画廊开始展出摄影艺术家作品,最终完全改变了过去的潮流。 斯蒂夫•伯洛夫在《收藏摄影作品的回报能有多高》一文中,对1987年到1997年间的美国摄影收藏与美国的股市投资进行了对比。他宣称:“自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以来,美国股市经历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10年牛市。假如你当时也在摄影图片市场进行了正确的投资,那么,你得到的回报甚至会超越股市。”
爱德华•斯泰肯 《池塘月光》
亚当斯 《月升》
摄影的路才起了个头,我们一定会走的很稳健。
摄影师Jodee Ball近日在网络上撰文,为我们示范了在镜头前摆Pose的几个常见错误,以及如何改进以取得更好的上镜效果。1.站立拍摄时避免身体呈现一条僵硬的直线。除非是拍摄证件照,否则面对镜头时尽量不要表现得像卫兵一样笔直僵硬,保持自然舒适的站姿,可以将一支腿微屈并配合肩部的放松,能够使人看起来休闲兼具苗条。2.斜对镜头,稍微低头。如果希望照片上的自己不那么一板一眼且脸能够显瘦,最好避免正对镜头和扬头拍摄,较好的方式是头微低并稍微旋转45度左右。3.倾斜肩头。偏侧对镜头时,把一侧的肩膀放低一些,使肩部呈现一条斜线,这会令颈部显得更为修长,此时无论抱臂或插兜,都会在镜头前呈现一种放松的印象。
【联系我们】
【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