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16年03月16日 总第30期

2016-03-23 17:44 来源: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 编辑: 著作权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
2016年03月16日 周三 总第30期
摄影——在这里更加得到尊重
 
【本期导读】
⊙保罗•卡普尼格罗
⊙收藏“我喜欢”要狠
⊙佳能推专业4K无反
⊙黑白摄影必修8招





 
纯影派大师保罗•卡普尼格罗
 
 
保罗·卡普尼格罗(Paul Caponigro)1935年生于美国波士顿。在世界摄影史中保罗 卡普尼格罗与同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保罗·斯特兰德等一系列“纯影派”、 “直接摄影”风格的艺术家被记载于同一时代,保罗·卡普尼格罗是这一时代唯一仍然在世的摄影家,同时,也是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老一代“纯影派”风格摄影家中最后一位世界级著名摄影大师。
 
1953年,保罗第一次见到亚当斯的时候,就深深的被其作品所吸引。机缘巧合之下,1954年在摄影大师米诺·怀特即将前往柯达摄影博物馆就任的欢送会上,保罗见到了安塞尔·亚当斯、依莫金·坎宁安、多箩茜·朗格等当时美国最顶尖的摄影大师,就此,他正式踏入了纯影派这一艺术发展方向。当时,他年仅19岁。

1955年至1957年之间,保罗在罗切斯特跟随米诺·怀特开始了他了摄影艺术与摄影哲学方面的研究。罗切斯特是世界上馆藏最为丰富的柯达摄影博物馆的所在地,依托摄影史学家博蒙特·纽霍尔为其建立的丰富馆藏,使得保罗在摄影艺术上有着飞速的发展。1958年柯达摄影博物馆为其举办了他第一个摄影展。当时他年仅23岁。
 
保罗对自己的摄影艺术发展过程感到非常的幸运,谈及他的摄影学习经历时,他说:“是啊!我甚至都不用通过去大学或中学里学摄影。我直接就找到大师们去学习了。我和西海岸所有最棒的摄影师会面了。这就是我的摄影教育”。的确,在诸多摄影大师的言传身教下,保罗汲取了众位前辈摄影大师艺术思想的精髓,并将这些艺术思想提炼、发扬,使其融会到自己所要表达的艺术中去。
 
保罗•卡普尼格罗(Paul Caponigro)摄影作品展将于2016年4月15日至4月26日在中国美术馆一层展厅举行,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主办、包商银行承办。






【摄影收藏】
靳宏伟:收藏“我喜欢”  影像要“狠”点

来源 中国摄影报


 

海岸线,2009年  张晓  摄

 
涉足摄影收藏10年,从“原作100:美国收藏家靳宏伟藏20世纪西方摄影大师作品中国巡回展”,到“挑战传统——20世纪西方经典及中西当代摄影收藏展”,再到“触摸经典:中国当代100——靳宏伟原作收藏展”,由西方到东方的视角转变,摄影收藏家靳宏伟的收藏心路从一个侧面映射出中国当代摄影艺术的发展轮廓。在与中国摄影出版社编辑许瀚文的对话中,靳宏伟从自己的收藏谈起,从市场角度勾画中国当代摄影艺术的收藏体系。
 
 许瀚文:您曾提到自己的收藏是从2006年开始的,那么对中国当代摄影作品市场的关注与挖掘,是从何时开始的?
靳宏伟:大约是在2013年。目前收藏的国内当代摄影作品有300多幅,约占我个人收藏的六分之一。
 
许瀚文:您是如何判断一幅摄影作品是否值得收藏?在选择国内摄影师方面有哪些标准?
靳宏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有些经典作品,如安塞尔·亚当斯、尤金·史密斯、罗伯特·卡帕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必须在收藏范围内;此外,还有一批中国观众不太熟知的近代、当代摄影大师的作品,如威廉·艾格斯顿、斯蒂芬·肖尔等。对我而言,在选择收藏品过程中,首要标准是我个人喜欢,其次看作品的升值空间,这一点对于每一位收藏家而言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国内摄影师的选取上我基本分三个层次。首先是一线摄影艺术家,起步阶段我一直比较关注这批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是不能被忽略的;其次是新“起来”的这批人,还有一批年轻人,他们的创作在近些年逐渐凸显出来。
 
许瀚文:您此前曾提到摄影收藏中“蓝筹股”和“潜力股”的概念,可否解释下这两个概念?
靳宏伟:所谓的“蓝筹股”是指在摄影史上已有定位的摄影大师,还必须是他们的代表作,光有定位是不够的,大师的经典之作才可以称之为“蓝筹股”。举个例子,亚当斯一辈子拍过很多张照片,但并非所有的照片都能卖出好价格。一般的摄影大师,能够传世的经典之作,基本上也就在5张左右。
 “潜力股”方面,我关注更多的是中国年轻摄影师的作品,作品的价格目前来看还不是很贵,我个人比较喜欢,创作风格也很有特点,并且在持续不断地进行创作。同样在西方,很多年轻艺术家,也可以算得上“潜力股”,比如美国的亚历克斯·普拉格。
我的收藏可以说是“蓝筹股”和“潜力股”并行的一个状态。其实,在有能力的前提下,每个收藏家都可以尝试按照这样一个思路选择收藏品。
 
许瀚文:与您个人收藏的同时期国外摄影师相比,国内摄影师的创作有哪些共性和差异?中国当代摄影整体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和特点?
靳宏伟:相同点在于,当代摄影作品中摄影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这不像早期摄影师可能更多关注他人。他们将个人理念与自我身体、感官及个人所熟悉的表达手段相结合,这是最大的相同点。最大的差异之处在于思维方式不一样。国外摄影师在个人世界观形成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艺术观;而国内艺术教育相对较晚,往往与一个人世界观的形成是同步的。各方面因素导致思维方式上的差别,进而导致作品有很大的不同。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国内当代摄影师在短时间内基本上将国外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和手段研究透了,这一点很厉害。他们会找准一个创作的着力点,这个“点”对于所有艺术家而言,都至关重要,“点”找准了就基本上成功了一半。比如年轻艺术家于筱,她的作品不断地呈现一些儿童的画面,将自己的形象融进画面中,作品诉说的内容与自我成长环境紧密相关,这个点找得就很到位。
   
许瀚文:之前采访中,您提到“美国摄影收藏大规模兴盛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样算来,中国的摄影收藏在起步上已经晚了近30年。在您看来,目前中国摄影收藏市场是怎样一个局面?
靳宏伟:这个要分开来说,中国老照片的收藏市场其实是已经存在的,而且挺火热;老照片之外的摄影作品收藏市场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这里面有很多历史、社会各方面原因。想要达到美国七八十年代的兴盛局面,我个人认为恐怕短则五年,长则十年。美国从二三十年代就有人开始收藏摄影作品,比如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从291画廊开始,在收藏大量摄影作品的同时,推出一大批优秀的摄影人。按这个脉络发展,四五十年后才达到兴盛的局面。而中国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此推算下来,未来的摄影收藏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如今中国一批人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但他们对摄影作品的理解力、鉴赏力还有待提高。
 
许瀚文:您收藏的中国当代摄影作品大约有多少幅?占整个收藏的比重是多少?选择国内摄影师的标准是什么?
靳宏伟:国内当代摄影大约有300多幅,约占我个人收藏的六分之一。
在选取上我基本分三个层次。首先是一线摄影艺术家,起步阶段我一直比较关注这批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是不能被忽略的,其中包括海波、王庆松、杨福东、邱志杰等等;其次是新起来的这批人,包括王宁德、刘勃麟等等,还有一批年轻人,他们的创作在近些年逐渐凸显出来。
 
许瀚文:本次“触摸经典:中国当代100——靳宏伟原作收藏展”展出35位艺术家的100幅作品里,您个人比较偏爱哪几位摄影师的作品?
靳宏伟:上面提到的一线的摄影艺术家,包括海波、王庆松、邱志杰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新起来的一批,如王宁德、刘勃麟也是我个人比较看好的;年轻摄影师中,在很多场合我多次提到的于筱,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还有张晓、卢彦鹏、黄晓亮等等,这几位都是我比较喜欢的。
 
许瀚文:请您从摄影收藏角度对中国摄影师的个人创作提些建议。
靳宏伟:我个人认为,真正有天赋的摄影师应该是“舍远求近”的,不用跑很远的地方拍摄,比如哈里·卡拉汉,他拍摄的妻子和女儿,花园中的小草,都是日常生活,包括韦斯顿的“青椒”系列。摄影师个人的“悟性”很重要,成名靠天赋、努力和运气。我反复强调运气,之前的讲座中,很多学生说“这幅作品我也能拍”,这种意识是有偏差的,我们评价一位大师,不能光看他一幅作品,要结合他所处的时代,看他一生的经历。
此外,我总结一个字“狠”。照片要“狠”,比如罗伯特·梅普尔索普、萨丽·曼、南·戈丁等,包括很多中国摄影师在作品中使用了具有争议性的人体影像,把作品做得比较“狠”。这样的作品比较容易获得收藏价值,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佳能专业无反相机将具备4K拍摄能力

来源 影像中国

佳能将于2016年推出3款无反相机,其中至少有一款型号可以录制4K视频。
新相机传感器尺寸目前还不能确定,有可能一款全幅,另两款为APS-C尺寸传感器。另外,佳能可能会推出一款全幅卡片机,类似索尼RX1 R与徕卡Q这样的机型。以上新机最可能将于8月的Photokina 2016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摄影技巧】
技巧 | 达人级黑白摄影必修8招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当我们欣赏街拍或纪实摄影大师的作品时,是否会对他们写实 性格的黑白照片印象深刻呢?大家在摄影生活中,难免会碰到特别想用黑白色调呈现的题材,但究竟黑白影像和一般彩色影像有什么不一样的拍摄技巧呢? 
 
现在不管大相机小相机,大部分都有自带的黑白相片风格或创意滤镜,就算相机内无法直接设定,利用后期处理也能直接进行转换。由于失去色彩,仅能以黑白灰阶来呈现画面,对于曝光、后期处理需要更讲究,才能更好的呈现细节,当然对于摄影者的观察和捕捉能力也更加要求。
 
高对比度的光影呈现
失去色彩的黑白摄影作品,常常以高对比度来制造强烈的反差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亮部的白、暗部的黑,让被摄物的轮廓更鲜明的呈现,给人以石膏像的艺术感。
 
丰富多变的灰阶阶调
若说只有单纯的黑与白,无法很好地还原出真实世界的立体感,而其中不同浓度的灰阶变化,能让画面呈现更多的细节。尽管高对比度制造出的反差感能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但灰阶在细节的描写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注意利用物体光影的线条和形状来构图
黑白摄影在构图上,就某些面相来说,更加讲究图形线条的组合,人物剪影与建筑环境形体的线条相互搭配,能带给读者非同一般的视觉感受。除了留意观察事物光影的奇妙搭配外,也可多捕捉一些有趣的几何花纹,制造照片一般的视感。
 
注意画面噪点的抑制
一般拍摄黑白作品,是建议可以低ISO值的设定来进行,这样能让被摄物的主题轮廓更加清晰,但在低光环境中多少还是会需要调高ISO值来保证安全快门、加速对焦等拍摄问题,这时,就必须注意噪点的产生。有人说黑白照片不是有的也很讲求所谓的大颗粒感,但千万不要天真的以为噪点和颗粒感是同一件事。当然现在不少相机都有降噪功能,妥善利用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尝试将长曝光与黑白摄影结合
不管是夜晚繁忙的街道、车轨或是天上的星轨,往往拥有与白天不同的光线效果,因为夜晚光线较弱的关系,比较容易产生高反差的画面。并且在夜色的衬托下,光线效果会更加明显。
 
拍人像时尽量用干净简单的背景
前面有提到,黑白摄影的迷人之处有一部份在于高反差的视觉效果,而在黑白人像拍摄的表现上,为了凸显人物主体,一般会选择较简单、甚至单色的背景来作搭配。如果背景实在过于杂乱又无法整理,亦可采用大光圈镜头进行拍摄,以浅景深的方式让人物背后的景色模糊化,达到将人与景分离的目的。
 
使用偏光镜协助拍摄
在拍摄玻璃橱窗、窗外景色、水面时,有时会受反光困扰,这时若能运用偏光镜解决,能让原来的拍摄景物更加清晰,而去色之后也能使其更加凸显出来。
 
HDR与黑白摄影结合的完美效果
现在不少相机中都有HDR模式,主要用在拍摄高反差场景时,能通过连拍三张不同曝光值的照片,并机内合成成一张以最终得到曝光平衡的影像,让画面能有更多细节的体现,这样的照片转变成黑白色调时,或许能有不同风格的呈现,有时候还可能带给你出乎意料的视觉感受。
 
 
 



 
“首席V”是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专为全国各地首席代表服务的信息平台,欢迎大家来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9781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12条48号(100007)
电子邮件:icsc1839@126.com
 
【更多内容】
请登陆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官方网站www.icsc1839.org 或关注icsc1839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