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16年03月23日 总第31期

2016-03-23 17:57 来源: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 编辑: 著作权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
2016年03月23日 周三 总第31期
摄影——在这里更加得到尊重
 
【本期导读】
⊙本会微信公众号更名
⊙两著名老摄影家入会
⊙企摄协召开会员大会
⊙让手机照片变现的网站

⊙什么天气适合摄影
 
 


 
本会微信公众号更名
 
为进一步规范协会媒体传播标识,满足广大会员和摄影家关注本会信息的需求,经过研究,本会的微信平台从即日起与官网名称相统一,更名为《摄影公社》,在服务全国首席代表的同时,惠及所有会员及摄影家。欢迎大家对协会媒体建设和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两位著名老摄影家加入中摄权协
 

郝纯一在填写中摄权协会员登记表

官天一在签署摄影作品著作权声明书
 
近日,原《民族画报社》社长兼总编、94岁高龄的摄影家郝纯一,新华社高级记者、著名体育摄影师官天一两位老一代著名摄影家加入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中摄权协工作人员登门拜访两位摄影家,并将入会登记表送到他们手中进行填写。两位摄影家还签署了教科书使用摄影作品著作权声明书,并提供了其摄影作品的权属证明文件,我会将根据作品在教科书中的使用情况向他们支付稿酬。我会全心全意为广大摄影人服务,尤其是老一辈摄影家,我们将尽力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保护摄影家权益,促进摄影作品合法有序传播。
 
 





我会应邀出席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
第三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2016年3月19日下午,中摄权协副主席宋明昌,总干事林涛应邀出席协会首席代表处、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第三届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著作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联和国内多个摄影机构和摄影协会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代表、残疾人和协会战略合作单位代表共计8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会上放映了企摄协《2015年总结纪录片》。企业家摄影协会王琛秘书长宣读了协会2016年新增团体会员单位名单、新增摄影基地和首席代表处名单以及协会战略合作单位并现场颁发了证书。随后企业家摄影协会执行主席吴建斌宣读了2016年新聘顾问及新任副秘书长及新增补理事名单并现场颁发证书合影。

宋明昌和林涛还参观了“深圳(福田)市民摄影季”主题摄影活动:王石《风光极限》摄影作品展。
 


王石先生向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宋明昌副主席介绍展览作品


 


 
【摄影交易】

让你的手机照片变现,这些网站已经开始动手了
 
作者黄一凯    来源 大众摄影


 
2015年人们一共拍摄了1万亿张照片
 平均每个人每年拍摄100张
而这些照片大部分都闲置了

 
 
根据照片存储网站Mylio的一项统计报告,2015年人们一共拍摄了1万亿张照片,其中有8000亿张照片使用手机拍摄。换句话说,平均每个人一年要用手机拍摄一百多张照片,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还会更高。如果你生活在大城市,那么在你接下来阅读这篇文章的时间里,又有超过一百张手机照片在身边方圆一百米内诞生。在这之后一百分钟内,可能你也会按下手机上的快门。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了影像的制造者,同时也成为影像的消费者,而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朋友圈可能是这些照片最大的消耗地。
 
腾讯在年关推出的的红包图片还让颇多人小赚了一把,但是在欣喜之余不知道你是否知道这正是移动端图片销售的一个范例。移动端图库市场,以“来自手机,服务手机(from mobile for mobile)”为旗号,瞄准了被传统大型图片社忽略的细分市场,而那些对于影像行业心怀梦想而身体依然受困于两点一线的普通人,正好能成为这个市场的生产者。
 
传统的图库行业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十年前的图片社活到今天的已经所剩无几。而在每一个图片类别当中,销售情况已经从过去20%的图片贡献80%的销量变成了今天10%的图片贡献90%的销量,广告撞图成为常见现象。图库摄影师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打算一心一意在摄影行业发展,耗费大量时间经营个人品牌,很难通过这个行业过上好日子。反而,依托需求量巨大的移动端市场赚一些小钱,用小爱好换取生活中的小惊喜,倒是成为让生活有滋有味的方法。
 
 
 他们开始尝试让“随拍”的手机照片进入市场
在这儿图片百花齐放
除了销售,也成了创作者寻找灵感的好去处

 
 
在这个领域里,要说风头最健的,恐怕得数Snapwire。在摄影的字典里,snap是随拍,而wire则是图片社,所以当这两个词被连用在一起,大抵就是说:不管你拍到了什么,都拿出来卖着试试看吧。正因为这种态度,所以当创始人Chad Newell在2014年第一次向公众开放,就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客户和投资人,并且在2014年的Adobe MAX大会上获得Adobe公司的首肯,甚至将自己Photoshop CC和Lightroom中的部分功能集成到了该软件当中。当然,公司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还和创始人在业内数十年的风雨脱不开关系。
 
如果我们抱着高大上的态度重新来形容一次这家公司,或许可以称其为图片领域的“知乎”。和传统图片社的摄影师上传图片,客户搜索浏览的方式不同。在Snapwire上,有图片需求的客户可以提出自己的图片需求,然后摄影师根据自己的爱好提供符合他们要求的作品。虽然在网站的二十余万用户当中,有为数众多的专业摄影师,但同时还有大量拿着手机的普通人。
 
网站上的任务分为“需求”与“挑战”两种,其中“需求”只针对一定级别以上的摄影师开放,报酬更高。想要达到“需求”任务所需的资格,摄影师需要在普通的“挑战”任务中获得积分提升自己的站内等级。和传统图片社基于销售的排序方式相比,这种练级打怪的升级方式明显更受到新一代摄影师的青睐。另外,摄影师在“需求”和“挑战”中上传的照片也可以在未来继续销售。
 
正因为没有了传统图片社一本正经的图片要求,所以这儿的图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哪怕在最普通的拍摄需求中也可以看到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最初,创始人Chad Newell打算建设一种新环境下的图片社形态;而今,他不光实现了自己的目的,甚至还让这个网站成了摄影师、设计师、广告公司寻找灵感的一个新去处。
 
在Snapwire之外,还有FOAP、Scoopshot、Clashot、Twenty20等若干以客户端为主要作品募集、管理渠道的图片社。FOAP是手机图片社模式的开创者, 拥有包括万事达、沃尔沃、喜力、索尼在内的大量知名客户。经过长期的发(chao)展(xi),现在也有了与Snapwire运作模式类似的Foap Missions模式。剩下几家也凭借对领域或地区的深挖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趣的是,由来自成都恒图科技公司开发的手机应用FOTOR也借鉴了上述的任务模式,但是从收费方式的美元结算和软件的全英文官网上看,都表明了他们意图朝着国际化大方向努力的追求,也从侧面反映了该商业模式在国内还面临较大的困境。
 
而另一方面,Instagram、VSCO等创作端巨头目前在这个市场上也并没有做出较大的举动。尽管站在影像行业的角度看,Instagram一定会走进图片市场;但站在互联网企业的角度看,似乎现在的母公司Facebook更愿意它依旧成为信息的交互平台,而非中间商,所以在Instagram上打天下的摄影师们更倾向于使用它来获得更大的关注度,而不是直接的销量。
 
但是目前,也有一些外围厂商开始打起了Instagram上摄影师的主意,Mobile Prints与The Mobile Media Lab是其中两个代表企业。Mobile Prints与Instagram上的摄影师签约,直接将其作品制作为明信片、相框、装饰画按需生产销售,与摄影师利润分成。The Mobile Media Lab则与摄影师签订经纪协议,然后为有相关需要的企业牵线,目前客户包括COACH、PUMA、TOMMY、J.CREW、Ann Taylor等大量以生活方式为主打的时尚消费品牌。
 
移动端图片的需求仍然较少
但来自普通人的照片缺更具真实感
这个市场会快速成长壮大吗?

 
图片社在过去是高水准图片质量的代名词,而手机摄影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受专业摄影师的待见,即便发展到今天,从画质角度严格来说依旧与图片社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那么,为什么这些“有瑕疵的”摄影作品也能卖得出去?FOAP创始人Alexandra Bylund看来,答案恰好是因为这些照片来自普通人。因为这些照片来自普通人,因此具备图片社那些千篇一律的作品所不具备的真实感。“而且,如果我们觉得那幅照片好用,很可能其它公司也这么想。”同时,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来自互联网的作品还有更好的本地化适应性。
 
当然,与体量巨大的传统图片市场相比,目前较小的移动端图片市场需求,也可能是大型图片社不愿意认真对待这个市场的原因。不过,由于Snapwire的创始人Chad曾经有过一次创办公司被盖蒂图片社收购的经历,而他们今天仍有一些合作,所以未来传统图片社是否会通过商业并购的方式进入这个市场也不好说。既然移动摄影曾经成为压垮传统影像巨人柯达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谁又能知道移动端图片市场需求会给图片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摄影知识】
什么天气适合摄影?

 
来源 中国摄影手机报

这个问题在常出去旅行的朋友最常提起,笔者认为什么天气都适合,不一定非要赶上磅礴的日出或是烂漫的日落。如果有厚厚的云层,柔和的漫反射光线同样可以拍出风景大片。还有下雨的时候,拍摄森林也别有一番风味。只要看摄影者本身如何利用当下的天气,毕竟我们不能老拿着相机靠天吃饭,而是要熟练掌握基本的摄影技术为我所用,在不同的天气拍出不同气质的作品。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心态,学会在不同天气下悠然得到的照片或许更有意外的惊喜。
 






“首席V”是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专为全国各地首席代表服务的信息平台,欢迎大家来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9781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12条48号(100007)
电子邮件:icsc1839@126.com
 
【更多内容】
请登陆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官方网站www.icsc1839.org 或关注icsc1839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