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权利与艺术的尊严 2016年04月06日 总第37期

2016-04-07 10:35 来源: 未知 编辑: 著作权

 

摄影——在这里更加得到尊重

 

【本期导读】

⊙欢迎会员前来观展

⊙优秀首席代表公示

⊙王秋杭:摄影与收藏

⊙如何拍出完美好照片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各位会员: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共同主办,包商银行协办的《黑白的冥想——保罗•卡普尼格罗“直接摄影”原作展》开幕式将于4月15日下午2点30分在中国美术馆一层大厅举行,下午4点举行由保罗•卡普尼格罗先生亲自主讲的摄影学术讲座。欢迎广大会员报名参加。

 

报名方式:

扫描关注《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号点击左侧小键盘处进行报名,按先后票完为止。

 

留言格式:影展开幕式+姓名+联系电话。

领票方式:请报名会员于4月15日下午1点30分,抵达中国美术馆南门“中摄权协会员领票处”领票进馆参展。

 

4月15日至4月27日期间,保罗•卡普尼格罗先生的100幅摄影原作将在中国美术馆四号厅、六号厅展出,欢迎广大会员前往参观。

 

中国美术馆开放时间: 9:00—17:00

(16:00停止发票入馆)

周一闭馆

 


 

中摄权协2015年度优秀首席代表公示

 

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总结经验,更好地推动中摄权协工作的全面发展。在中摄权协评出10个2015年度优秀首席代表处的基础上, 根据《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首席代表管理办法》,综合考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性行业摄影组织首席代表处和各地市级首席代表2015年度工作业绩,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首席代表进行评优活动。经认真评比评选出41名个人优秀首席代表。

 

现公示如下:

 

 
 
 

 

2015年表彰优秀首席代表个人名单

 

 

一、十个优秀首席代表处人员(共30人):

江苏省:吉龙生、陆启辉、邢显明

湖北省:史建文、吴  凡、任毅华

河北省:杨越峦、郭  勇、康少膑

安徽省:乐卫星、刘少宁、崇  杲

福建省:潘朝阳、朱庆福、杨为春

广东省:郭小宁、胡  静、刘志刚

企业家协会(深圳):王  琛、吴明军、盛传海

北京市:王  越、吕小中、赵令恬

青海省:蔡  征、董力妤、卜建平

山东省:田凤仙、谷永威、张世刚

 

二、其它首代(11人):

湖北潜江市:李锡军、何定科、王 禹

江苏省张家港市:何伟明

河北省邢台市:刘振友、赵文河

河南首代处主任:于德水

重庆市首代处主任:田捷民

上海市首代处副主任:吴晓婷

江西省首代处副主任:张南梅

四川省首代处主任:贾跃红

 

 

公示期七天,如有意见请联系我们。

联系人:马骏

电 话:010-65978100


 

 
 

 

 


 

【摄影收藏】

王秋杭:摄影与收藏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王秋杭

 

 


 

摄影分两大块:传统胶片摄影和数码摄影。

 

影像收藏也分两大块:古典摄影作品和当代观念摄影作品。

 

今天讲的是传统胶片摄影与古典摄影作品收藏。因为这个阶段是摄影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这个黄金时期恰恰被我国阻隔了半个多世纪,中国至今也还没有一座独立的摄影学院。而在欧洲,一座城市就有好几座摄影学院。因此,中国人观看照片依然停留在清代西洋镜(拉洋片)的阶段,只是猎取照片的表像信息,诸如年代、地点、人物、事件等,稍懂一点摄影术的人则还会看到构图、用光、瞬间、透视、光线、影调、层次、色彩、对比、明暗等等拍摄方面的原始技巧,俗称猎奇,并以此为满足。上世纪五十年代如此,今天还是如此,没有丝毫的拓展。

 

以上这些摄影的观看方式,是不分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的,拍摄也一样可以横跨两个摄影领域。因为从五十年代开始,无论摄影记者或摄影爱好者,都在使用同一种摄影理念、同一种价值取向、同一种技法在拍摄,无非使用不同的相机、不同的胶卷、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而已。后期制作也基本上交由他人或照相店统一冲印。极少数自己冲印胶卷、洗印照片的,也都采用标准的D-76、D-72式显影液,千篇一律、万部一腔。早在20多年前就有人说,中国摄影家都是从印刷品上学习摄影的。完全正确!包括我在内的一大批摄影家,家里“藏”的几乎全是各式各样的摄影画册(幸好我5年前搬家时几乎全部处理掉了)。

 

而国外就完全不一样了,几乎人人都收藏摄影原作,且根本就不收藏印刷品(除非是大师级的限量签名版摄影相册)。他们对传统摄影(即古董照片)的观看则完全跟我们不一样:这张古董照片是谁拍摄的?是这位摄影师什么年代拍摄的?是否是他的代表作?这幅代表作总共印了多少张?最后一张的成交价是多少?或是成名前还是成名后的作品?是否有摄影师的签名?用什么相机?什么镜头?什么胶片(干版还是湿版)拍摄的?甚至还能看出这张照片是1:1印晒的还是放大制作的?使用什么相纸?这种相纸是否是稀缺的......等等、等等......

 

曾有人问我:为什么国外人人都收藏摄影原作,而中国摄影家非但从不收藏别人的摄影原作,而且连自己也没有原作?我的答复是:中国摄影家都是公摄影,都是在为他人拍摄,如参赛、投稿、约拍等等,都不是自己喜欢而是为了让别人喜欢的摄影作品,因此不会留原作。更多的中国摄影师连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摄影作品?连自己都不清楚。而国外摄影师所拍的作品首先要让自己满意,而最能够体现作品原汁原味的必须是原作,不知道要经过多少次试验、浪费多少废品,才能让自已满意。然后再拿出去在自己认可的范围内进行交流、展示、出售,偶尔也参赛,但不是主要目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外摄影师首先是私摄影,他们的原作展示或出售不在乎宣传,不在乎观看的人越多越好,影响越大越好,而是在乎寻觅知音,因为唯有知音才有可能收藏他的作品。因此,中国的摄影家和收藏家彼此之间是绝缘的,好像这个山头和那个山头,老死不相往来的。但随着海归的年轻摄影师和影像收藏爱好者日趋增多,这一现象正逐渐改变中。

 

 

2007年,加拿大籍华裔影像收藏家蓝可立先生在我的博客里认识我,觅到了知音。经过6年交往,2013年他携带一批古董照片来杭州展销。他第一时间通知我,在杭州郊区一个很难找的小画廊里。没有开幕式、没有领导讲话、没有媒体记者采访,甚至连摄影界的人一个都没请,只有附近美术学院的师生闻迅赶来。展场不大,挂着五、六十幅中外原版古董照片,这是我一生中看到的最好的摄影原作展,最大照片有1X2M高,最小照片仅5英寸;售价最贵人民币18万元,最便宜仅人民币400元。其实我收藏原版古董照片的目的是“补课”,我也没上过摄影高等学府,只有从国外的原版古董照片上学:什么是湿版?什么是1:1原底印晒?什么是蛋白相纸?克罗定相纸?铂金相纸?银盐相纸?更还有银版、着金蛋白、蓝调、纸底等等、等等无边无际的大海般的知识等待我们去认识和启蒙。我从国外的网站上成批买回原版古董照片,朝夕观赏、研究,眼界不断开拓、知识不断丰富。更还有我的黑白暗房不但没有抛弃,而且都升级到了顶级:DURST、RODENSTOCK。经常晚上钻钻暗房,玩几张作品,跟老外古代摄影师对对话,不亦乐乎。当时看到蓝可立这个展很激动,都是好东西啊!我一口气在10多张展品下面贴上“预售”标记。其中一张民国时期的10英寸的上海外滩俯拍作品,第一感觉不是拍摄角度的经典、构图的精湛、用光的技法打动了我(因为对这些技法的观看早已视觉疲劳,麻木不仁了),而是大型座机10英寸干版底片1:1原底印晒的细腻,居然可以超越18世纪欧洲的相同底片蛋白照片令我为之一振。蓝兄是行家,标了个天价,但我认为值,因为我进一步肯定这幅照片应该和安塞尔.亚当斯的大型座机拍摄、超微粒水浴法显影作品相媲美(因为我多次观赏过亚当斯的原作)。一般D-76式微粒显影液冲洗底片是约10分钟时间,D-23、D-25式超微粒显影液的冲洗底片时间则是约30分钟时间,水浴法超微粒显影的时间更长,约60分钟时间。传统摄影贵在手工制作,而底片显影是最关键的一环,仅凭这一点,蓝可立这张民国上海外滩古董照片的价值还是被低估了,因为蓝兄没钻过暗房。果然,第二天蓝可立兄就打来电话来说有位资深摄影师愿意加价要求我转让这幅古董照片。看来真还有懂行的。但我怎么舍得呢?买回家来仔细观赏,用放大镜看真是拍案叫绝,连桥上黄包车轮的钢丝都清清楚楚。这可是超一流的、纯摄影语言的视觉享受,任何复制品、印刷品、视屏所无法体会的,数码摄影更是望尘莫及!哪怕再贵也值啊!难怪有位美院摄影系的学生观展后惊呼:怎么还有这样的摄影作品?太不可思仪了!

 

后记:这个展览边展边售,不断售出,又不断补充新的展品,总共售出十几箱。一位杭州的资深藏家竟到蓝可立家中直接挑选,刷空了2张银行卡......结果,这个展览不得不提前3天撤展。

 

 


 

 

【摄影知识】

如何拍出完美好照片

 

来源  玩转摄影


1光源越阔,光线越柔和

反而然之。广阔的光源可以柔化阴影、降低对比度和柔化被摄物的纹理,较窄的光源则相反。背后的原理是当光源越广,射在物体上的光线扩散的方向就愈多,这样会令场景整体更明亮,并减轻阴影的强度。

小提示:好好利用自然光,可将人像主体安排在一扇不受阳光直射,又大又明亮的窗旁边,窗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不需要影楼灯你亦可得到柔光睪的效果。

 

2光源愈近,光线就愈柔和

反而然之。原理是,当光源离被摄物愈近,对被摄物来说,光线的来源就愈大愈分散;当光源离被摄体愈远,光源相对就愈小愈窄。以阳光为例,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本应是个很阔的光源。但太阳距地球9300万公里,只占我们天空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当晴天阳光直射在物体上时,光线就会很硬。

小提示:如在室内用影楼灯拍摄,可以通过改变光源与被摄物之间的距离,来控制光线的柔和度。

 

3柔光罩能令光线变得更阔、更柔和

以云做例子,原理是当云遮挡阳光时,被照物的阴影会变得不太明显。而当云层再厚一点,阴影甚至会消失。云和雾,都会使光线分散射扩散向四周。在阴天和大雾时,光源会变得非常广而不集中,天空中的水气就像一个巨型的柔光箱,将阳光柔化。

小提示:半透明的塑胶或白色织维物料,都可以用来柔化强光。你可以在人工光源如影楼灯前加柔光罩;如果在明亮的阳光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篷或柔光箱来柔化光线。

 

4用反射来柔化光线

如果将一束很窄的光线射在一个较大、反光度不强的表面(例如是磨砂玻璃面、例如是墙壁、塑胶反光?? 板)上时,光线在反射的过程,中会发生被分散到较宽广的区域。但如使用一些反光度较高,例如是铝纸或镜子的话,光线被反射后,仍然会十分集中,无法起到柔化作用。

小提示:如果你将铝纸(在超市买来将进焗炉用那种)揉成一团,展开后将光面向外,包在一块纸板上,可以得到一块特殊反光板!这块自制反光板可以在被摄物上增加闪闪发亮的光点。

 

5光源越远,主体也越暗

这是常识吧?光线会随着光源的远离而迅速衰减。而如果光线经过折射,其行进距离也会增加,反 射出来的光度会不如直射那样强。

小提示:在天气差的日子,于室外拍摄人像时,应使用闪光灯,这样可消除人脸部的阴影,也不会影响背景的曝光值。因为闪光灯发出的光未能强至影响背景光度。

 

6利用光线的强弱,令主体更突出于背景

如果灯光距离被摄主体近,主体和背景间的光度强弱就会比较明显;如果灯光距离主体较远,则背景也会相应地变亮,被摄主体就不会那样突出了。

小技巧:如果被摄主体的正面光是从窗户射入,让被摄主体靠近窗边,背景就会变暗。如果你想让室内背景更明亮,就应让主体远离窗户、靠近背景。

 

7正面光会减弱主体的纹理,而侧光、顶光和底光则可以强化被摄物纹理

人像摄影师通常会将光源正面射向被摄者的脸,这样被摄者的皱纹就不会那么突出了。风景摄影师更喜欢用侧光来强化岩石、沙石和叶子的纹理。一般来说,光线方向和被摄物之间的斜角度越大,主体的纹理就越明显。

小提示:如果想拍摄出你宠物毛茸茸的毛毛,时最好将光源由侧面打落,这样比采用正面光源更好,可令毛毛更明显。

 

8阴影可令被摄物更有立体感

阴影是摄影师在平面相片上令被摄物更立体。侧光、顶光和底光等各种光线,都能在物体上投射出深长的影子,从而制造出立体感。静物、商业和风景摄影师喜欢使用不同角度的光线来营造不同的气氛和效果。

小提示:你可以尝试使用「荷里活式打灯法」,来拍摄充分戏剧性的人像作品!方法是将顶光置于主体正上方稍偏移一点点的位置,再调整灯光角度,使人物鼻子的阴影落在人中稍偏下的位置上。

 

9背光可以作为柔光的光源

很少有被摄物仅仅靠背光照亮。如果一个人站在明亮的窗户前,他面向的墙壁会反射部分光线落在他身上。如果一个人在户外,即使背景是明亮的阳光,正面也会有来自天空的光线照射。你可以使用反光板,将背光反射回被摄物的身上增加其曝光量。

 

10光线是有色彩的

尽管有的时候光线看前来像「无色」,我们将光线的色彩称其为色温。只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会自动调整和感应,令我们难以察觉。但数码相机和菲林则会记录我们看不到的色彩。清晨和傍晚的阳光拥有温暖的色调,中午阳光投射的阴影则很蓝。对于数码相机而言,你可以使用白平衡功能来消除或强调光线的颜色。例如可以增加风光或人像照片中的暖色调。

小提示:晴天拍摄的相片,特别是阴影部分会非常蓝,这时将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阴天可以在照片中增加金黄色,等于在镜头前加了一片暖色滤镜。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摄影家协会协办。

 

《摄影公社》是本会为全国各地首席代表和会员及摄影家服务的信息平台,欢迎大家来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我们】

电话:010-659781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12条48号(100007)

电子邮件:icsc1839@126.com

 

【更多内容】

请登陆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官方网站www.icsc1839.org 或关注icsc1839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