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戈德布莱特:“细节”

2015-02-10 10:44 来源:瑞象视点 编辑:撰文/ 沈健文、张濬东
    南非种族隔离最早可追溯至荷兰统治时期,却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复燃。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之间,南非居民被分成四个种族:黑人、白人、有色人种和印度人,大量黑人被迫迁移至政府为巩固种族隔离而为他们而划定的“家园”,食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对白人和非白人居民区别对待,甚至公园的长椅上会出现“白人”(Blankes,从荷兰语传到南非)或“欧洲人”字样,一些纪实照片记录下了白人女子坐在长凳上而黑人保姆群体坐在一旁地上的场景。非白人也被剥夺了民主选举的投票权,直到1993年才恢复权利。1994年,在国际社会舆论和南非国内运动的双重压力下,南非举行多民族民主选举,曼德拉带领的非洲人国民大会胜出,这才标志着这一段种族隔离时期的结束。
 
    《纽约客》“照相亭”栏目(Photo Booth)于1月22日发布了一组南非摄影家大卫·戈德布莱特(David Goldblatt)拍摄的“人像”。这些照片没有像一般记录种族隔离时期社会动荡的照片那样取景,照片里看不到标语或者明显的由人种隔离引起的冲突,甚至都没有完整的面部表情,却由于摄影家看到了身体“细节”里的价值观而具有了独特的意义。
 
    1975年,正值南非种族隔离时期,大卫•戈德布莱特在拍摄人像时,对人们如何在他的镜头前自我摆放产生了兴趣。他说:“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有个现象变得很明显,那就是在我们的肢体语言、衣着和装饰中,常表达着我们的价值观。”在六个月的时间里,他只拍人们的肢体——比如四肢如何摆放,手的位置和其他细微的手势,也就是他所说的“细节”(“particulars”)。 
 
    戈德布莱特是公认的族隔离时期最杰出的纪实摄影家之一,但重要的是他并不直接在作品中表现种族隔离制度。他希望自己的摄影作品更具抒情性,因而“细节”成了他最近一本摄影集的主题。他说:“摄影好像总被要求与我们的社会、我们对待种族隔离的态度或者对它的反抗产生或多或少的联系。我也会遭到这类要求的打击,但不知为何我就想自由地拍摄我认为美的事物。” 
 (THE NEW YORKER, JANUARY 22nd 2015, DavidGoldblatt’s “Particulars”, BY GENEVIEVE FUSSELL)
 
    作为南非种族隔离时期见证的,除了有纪实摄影家拍摄的照片,以及随着曼德拉的去世而大量出版的传记以外,还有2012年上映并获得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的电影《寻找小糖人》。该片主人公美国“过气”摇滚歌手罗德格里兹(Sixto Rodriguez)无论在被发现前与之后都从事着底特律平凡的体力工作,尽管他的音乐曾在他不知情的时候传遍了整个南非并成为种族隔离时期年轻人反对不公的力量源泉。在被“复活”后,他来到南非开始他的巡回演唱会,面对台下成千上万粉丝的拥戴,他只是认真唱歌,鞠躬良久。这也是大卫·戈德布莱特所看到的在表达价值观的“细节”吧。
抽烟的女人。福德斯堡,约翰内斯堡,1975年。
长椅上的女人。朱伯特公园,约翰内斯堡,1975年。
沉睡的男人。朱伯特公园,约翰内斯堡,1975年8月。
午餐时间嬉戏的女人。彼得鲁斯公园,约翰内斯堡,1975年。
穿耳洞的女人。朱伯特公园,约翰内斯堡,1975年。
保姆。朱伯特公园,约翰内斯堡,1975年。
祖母与孩子。特兰斯凯,1975年。
拿钱包的女孩。朱伯特公园,约翰内斯堡,1975年。
周日午后坐在动物园湖边的夫妇。约翰内斯堡,1975年。
出售手工艺品。马林百列,德班,1982年。

版权声明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的版权均属本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Images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ICS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