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摄影师镜头下30年前的中国人
2015-03-05 11:57
来源:摄影之友
编辑:刘丽鸣
Yann Layma(阎雷)是继马克·吕布之后又一位长期生活在中国的法国摄影师,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状态。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老外的眼睛,重新认识我们的过去,令我们突然感到有些陌生的过去。
法国摄影师Yann Layma(阎雷)是当今摄影界的风云人物,从八十年代开始来到中国,三十年来一直在记录中国在时代变迁中的巨大变化。他是继布列松、马克·吕布和刘香成等摄影大师之后,专注拍摄中国时间最长、地域最广的西方摄影师。阎雷对准中国的镜头总是充满善意的,他拍摄的照片大多是温暖明亮的,时代洪流中的中国人在照片里看起来光彩照人。他在国外出版中国主题的影集时也会特地找来中国编辑帮忙择出可能伤害到中国人民感情的照片。近日,他的摄影集《昨天的中国》在中国出版,里面收集了三十年来他拍摄中国的精选照片。
![]()
80年代初,阎雷刚来到中国的时候,在三里屯,和一个小警察发生过这样一段对话:
“你拍什么呢!”
“我在拍房子,粉色的,很好看!”
“不好看,跟我回所儿里吧。”
据阎雷第一次来北京时还没修机场高速,马路上没车,偶尔可以见到三、四个自行车。“我觉得特别灰、也特别脏,全是土,没有高速公路,都是土路。过去民族饭店那边也都是小路,很偏僻、很破的路。当时我就感慨,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啊!。那时候我22岁了,心想哎呀,我到了什么世界了?”
当然,阎雷来到中国的30年也是中国发展最快的30年,“现在的中国变化很大,很开放、很自由,让很多朋友可以随便生活、随便说话。全世界变化很快,不过中国的变化最快,最有意思。我在北京定居已经三年了,我很满意这里。我在这儿结了婚,生了孩子,很高兴。我认为这个生活是很不一样的生活,因为我17岁时做了一个梦,我要把我的生活安排为拍中国、拍照片,拍中国的变化。我最满意我现在的生活,而且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比我17岁做的梦还要好。”。
![]()
阎雷的新书《昨天的中国》封面
![]()
1988,北京,长安街
![]()
1988,大同至北京的硬卧车厢
![]()
1985,北京,三里屯使馆区
![]()
1985,北京,天安门广场
![]()
1985年,北京,天安门广场
![]()
1986,北京,三里屯
![]()
1986,北京,望京地区
![]()
1986,北京,长安街
![]()
1986,上海,民众在体育场内购买股票
![]()
1986,浙江,杭州,西湖
![]()
1988,山西,大同
![]()
1985,辽宁,沈阳
![]()
1987,北京,天安门广场
![]()
1985,北京,长安街
|